中成药大降价,可能迫使中医药慢性自杀!
做为医药招标改革试点的“宁波模式”实践,宁波卫计委发布《2015年宁波市公立医疗机构共同体中成药联合限价采购价格谈判的通知》,独家品种将在1月22日开展议价,多家厂家生产的中成药品种将于1月23日展开议价。
已经完成的耗材议价后,耗材降价幅度70%以上,在耗材方面建立“宁波规则”、受到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批示推广的宁波,即将要对中成药进行二次议价了。不难想象,中成药议价之后,降价也将成为“主旋律”。
“宁波规则”的核心是降价
议价规则要求:企业的产品要想中标,必须按照既定的议价规则。即每家企业必须上报降价幅度,企业上报降幅后,具体采购价格将按照如下规则计算:实际采购价格按浙江省中标价格×(100%-降价幅度)计算,按四舍五入法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如浙江省中标价格为59.95元,降价幅度为15.9%,59.95×(100%-15.9%)=50.418,采购价格应为50.42元。
在中药方面,宁波二次议价明显是瞄准了中药独家,预计在本轮的二次议价中,这些中药独家品种将会有较大降幅。
中药大幅降价恐危机中药品质
一直以来,中药材的质量是决定其医疗效果的关键,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决定这原材料的价格。中药材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只有质量上乘、药材道地,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就要求注重药材的来源,药材的炮制和加工,以及药材的储藏等,价格高对应的自然也是优质的中药材,如果只是一味地降低中药价格,可能也将导致中药质量的下降。
市场经济带动了竞争机制,竞争的结果是使药品价格降低,给患者带来切身利益。但我们强调公平竞争,不仅竞争价格,更要竞争质量,决不能为降低价格就降低质量。
一味降低中药价格等于“慢性自杀”
众所周知,同仁堂的中药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其信誉的由来之一正在于它极其重视所用药材的质量,“品味虽贵,必不减物力”。不怕价钱高,不惜重金,唯重药材质量,“一分价钱一分货”就说明了质量决定价格。但有时人们最先注意到的是价格,而忽略了质量的优劣,没有优质药物,就没有良好疗效,价格再低,对于患者又有什么好处呢?
所以,针对长期以来价低中标的思路,我们认为——与其一味的降低中药价格,还不如通过减少流通环节、减少损耗、提高效率等办法来减少成本。如果过于强调价格而忽视原料成本,将迫使企业不得不以掺假、掺劣、简化炮制加工程序来降低成本、争夺市场。最终必然导致自毁中药“长城”,让中医药进入“慢性自杀”通道。
本文标题:中成药大降价,可能迫使中医药慢性自杀!
本文链接:http://www.zqycw.com/yczx/2109.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