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15g白术10g防风10g,黄芪15g白术10g防风10g党参
谁知道这个中药方子的作用?急!!!
1、花旗参具有补气养阴、清热降火、健脾润肺、培补真元的作用。能生津止渴、清热除烦、解酒提神,适用于睡眠不足、口干咽干、肝火上炎,气阴两虚之症状。山萸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
2、你的这个、方子主要是补虚的,他给你开这些药,是补血虚和阴虚的还有理气的。看你说的症状他开的这个方子还可以,主要以调理气血为主,中医气为血之帅.理气是为了行血。
3、这个药方能补脾益气,抑肝泻肝,祛湿止疼,滋阴疏肝,能醒脾开窍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脾虚肝郁引起的头疼,疼经、腿足疼,肝炎、腹泻等症状,主要可以用来治疗脾虚肝郁有热而引起的症状。
玉屏风散简介
1、玉屏风散是一种中成药,由白术、黄芪、防风三种药物组成,具有益气、固表、止汗的功效。可用于表虚不固,自汗恶风,面色恍白或体虚易感受风邪者,长期服用玉屏风散,可以治疗大人和儿童身体虚弱,容易感冒。
2、玉屏风散为中药名方,由我国元代医家危亦林创制,可敛汗固表,也是体质虚弱者预防感冒等感染性疾病的良方。
3、玉屏风散,中医方剂名。为补益剂,具有益气固表止汗之功效。主治表虚自汗证,汗出恶风,面色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
4、玉屏风散 组成:防风(30克)黄芪(60克,蜜炙)白术(60克)简介:【功用】益气固表止汗。【主治】表虚自汗。汗出恶风,面色恍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
5、佐以防风走表而散风御邪,黄芪得防风,则因表而不留邪;防风得黄芪,则祛风而不伤正。对于表虚自汗,或体虚易于感冒者,用之有益气固表,扶正祛邪之功。方名玉屏风者,言其功用有似御风屏障,而又珍贵如玉之意。
白术15g炒酸枣仁15g当归12g党参15g防风10g蜂房10g甘草6g黄芪30g鸡血藤...
1、白术,茯神(去木),黄芪(去芦),龙眼肉,酸枣仁(炒去壳)各30g,人参,木香(不见火)各15g,甘草(炙)5g,当归,远志各3g。
2、(16)党参20g、黄芪20g、龙眼肉20g、白术15g、茯苓15g、当归15g、酸枣仁15g、远志15g、木香15g、甘草6g。水煎,取汁,1曰分3次服。用于气血不足所致月经过多,或月经后期。(17)党参10g、黄芪10g。
3、[组成]黄芪12g,人参6g, 白术9g,茯神9g,当归9g,酸枣仁12g,远志6g,当归10g,木香6g,炙甘草3g。每日1剂,水煎内服。
4、治宜健脾补肾,益气养血,用人参养荣汤加减:人参10g(另煎),黄芪30g,熟地24g,茯苓20g,怀山药20g,白术15g,当归15g,五味子6g,枸杞15g,白芍15g,陈皮10g,肉桂1~3g,甘草6g。
懂中医的进,这配方用量怎么分配??
1、龙眼肉:适量,一般为5-10克 红枣:适量,一般为5-10克 生姜:适量,一般为3-5克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具体的用量配比应该根据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而定。
2、煎汤煎服每天用量:当归12-15克 丹参20-30克 益母草30克 细辛3克 。注意细辛有毒用量不易太大,李时珍说细辛不过钱,一钱等于125克,药典规定一天用量用量不超5克。
3、首乌、党参、熟地———与黄芪,为益气养血(其实单味当归,配合黄芪就可以,这里不很明确,可能与肾虚,发白等有关;不同人不一样),风为百病之首,所谓血虚生风,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4、可是在中医药治疗疾病中,一个方子要看整体搭配,而不能只看一个个单独的药物。“黄连解毒汤”这个方剂是汉代方剂,其性过于寒凉,是用来清三焦火盛,火毒雍盛的状态的。
5、严格地说,中药是不可以随便乱配的。中药配方、配伍方式并不是按照药物功效、主治病症来配的,更不是试是否有毒就决定用量用途的,以上都是现代不懂中医神髓者的妄测。
此中药能配一起吗黄芪15g,防风5g,白术10g,茯苓10
此中药能配一起吗黄芪15g,防风5g,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5g,百部15g,枳壳10g,盐杜仲10g,牛膝10g,浮小麦10g,五味子5g,苍耳子10g,辛夷5g。
麦冬10g,五味子10g,党参15g,山药15g,黄芪15g,防风10g,白术10g,熟地10g,羌活15g,茯苓10g,甘草6。
甘草、茯苓、大枣可以补脾胃 这些药物加起来比较平和,可以用量补益气血。
本文标题:黄芪15g白术10g防风10g,黄芪15g白术10g防风10g党参
本文链接:http://www.zqycw.com/yczz/huangjing/36793.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