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脾胃湿热四样中成药通常包括香砂平胃颗粒、香砂养胃丸、清胃黄连丸、人参健脾丸等。脾胃湿热主要的表现为湿热蕴结脾胃,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脾胃运化失常,出现不思饮食、脘腹痞满、呕吐、身热、口苦等症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中成药物进行治疗,能够使病情得到快速的缓解。
2、脾胃湿热首选三种中成药 连朴饮 连朴饮能有效改善脾胃湿热,并有助于排除体内湿气。通常服用三至五天即可见效。其主要成分为香豆豉和菖蒲等,这些成分不仅能有效缓解湿热症状,还能清热解毒。对于症状较重者,服用约十天后可显著改善。
3、脾虚:是湿热最根本来源,因此应用的中成药会包括健脾、化湿、清热等不同治疗方向的。
4、脾胃湿热可以通过吃中成药来治疗其症状,特别是口臭的症状,比较常见的中成药有二妙丸、加味香连丸,还有参苓白术散、五苓散以及夏桑菊颗粒等都适合,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应用。
5、脾胃湿热,中医称为中焦湿热,常见症状包括脘腹胀满、痞闷不舒、恶心纳呆等。治疗上,黄柏颗粒冲剂10g/日,是常用的中成药之一,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对于脾胃虚寒证,主要表现为腹胀纳少、腹满时减、腹痛喜温喜按、口泛清水等症状,可使用参苓白术散、人参健脾丸等药物,以温中散寒、健脾和胃。
6、针对脾胃湿热的治疗,应当遵循清热不伤湿、利湿不助热的原则,常用的方剂如三仁汤,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适当加入冬瓜皮和茵陈,以达到祛湿清热的效果,使脾胃恢复正常。如果出现湿热下痢的症状,可以使用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若伴有黄疸,可以考虑使用茵陈五苓散加减。
一般来说,病毒性肝炎急性期以治标为主,慢性期宜标本同治。
抗病毒治疗目前得到公认的最有效的方案是:长效干扰素PEG-IFNα联合应用利巴韦林,也是现在EASL已批准的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的标准方案(SOC),其次是普通IFNα或复合IFN与利巴韦林联合疗法,均优于单用IFNα。
口服和甘类药物抗病毒治疗,药物用于治疗乙型肝炎,包括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在中国大陆有以下四种药物,拉米夫定、夫唯只替、比夫定、恩替卡韦。
建议是住院治疗,如果是慢性肝炎,比如乙肝、丙肝,这类老年人患者可能于早期的血行感染或者早年五六十年代,卫生条件比较差,夫妻生活或者是在诊所里不能用一次性的输液器等造成的血液、性生活传染,导致的丙肝和乙肝,一般病人到了老年以后,应该相对会不同程度的出现肝硬化、肝纤维化、慢性肝损害的表现。
三焦在中医理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负责机体的气化过程,通行元气,运行水谷,并疏通水道。上、中、下三焦各自有不同的功能,如上焦主纳、司呼吸、主血脉;中焦主化、腐热水食;下焦主出、泌别清浊。
三焦实体与分治之部在生理、病理上互相关联、互相影响。同时它也是我们人体的出气筒,在三焦经按摩或者刮痧,可以有效地调整内分泌失调,对调节长期情志病极为有效,对各种头面部疾病,以及更年期综合症都有特效,像乳腺增生,内分泌失调等都可以常刮手臂的三焦经来解决。
《伤寒论》中的三焦泛指消化道,上焦大致为上消化道,映射在上腹部,以十二指肠乳头为分界,主要内脏为胃,包括肝脾;中焦大致为中消化道,映射在中腹部,主要内脏为结肠和小肠;下焦大致为下消化道,映射在小腹部,主要内脏为直肠,包括膀胱和生殖系统。
开泄中上,源清则流自洁,不可不知,以上三条,俱湿重於热之候。
吴氏认为,病在人体之中,无非在上、在中、在下。而外治法应用于人体,亦不过治上、治中、治下。因此,吴氏依据三焦的三部分,给予不同的外治方法,以治疗各种疾病,形成了三焦分治的用药法则。对于“上焦之病”,“以药研细末,搐鼻取嚏发散为第一捷法”。
云芝树舌茯苓桑黄治肝的使用方法 1、做法:将茯苓剪碎,和赤芝、桑黄、树舌一同放入锅中,加入500ml清水,煎至150ml左右服用,每日1次,10天一个疗程,可连服2-3个疗程。【桑黄治肿瘤】药方:桑黄...
急求:蒜价上涨,西方经济学微观论述题 大蒜价 格持续两年出去低迷状态,使人们有理由相信,大蒜价格已经到达临界点,不可能长期在其 成本附近不动,2009 年大蒜价格上涨成为市场周期的必然。 大蒜的国际需...
黄金项链,黄金戒指,一堆耳环能卖多少钱卖给回收的? 如果当前国际金价每克400元,回收价格可能在350 - 380元/克左右。假设“三金”总重30克,按每克360元计算,大约能卖10800元。但实际价...
美髯公指的是谁 美髯公指的是关羽和朱仝。若谈及到美髯公是谁 ,关公必是第一人。关羽身长九尺,胡须就有两三尺长,而且他孔武有力,五官整齐,所以美髯公的称呼在他身上可谓是实至名归。关公本人对他的胡须也是爱...
养蚕的朋友们,请问种桑养蚕利润咋样?一张蚕种能卖多少钱的茧? 以我家为例,4月26日头批蚕茧收获时,每斤茧价格为31元,出售75张蚕种共420斤,总收入为13000元。 养殖过程中,前期工作主要由一人...
中医问诊顺序是什么? 中医诊断病症的四个步骤是望、闻、问、切,这四个步骤合称为四诊。 望诊: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象、体态等外在表现来获取病情信息。 闻诊:医生通过听患者的声音、呼吸,以及嗅患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