芡实性平,味甘涩,入脾、肾经,有补脾益气、固肾涩精的作用。尤其是脾虚而大便泄泻,或脾虚妇人带下者,食之最宜。
.《中医大辞典》解释:醒脾就是芳香化湿健脾药物,祛除湿邪,健运脾气,以治疗脾为湿困,运化无力的病证;《中医名词术语选释》认为是治疗脾气虚寒运化无力的方法.显然两种解释迥异,前者针对标实本虚证,强调芳香化湿健脾药物的作用,后者针对脾气虚寒证,未提及芳香药.就醒脾学术争论。
” 脾虚以脾气虚、脾阳虚更为常见,多有腹胀、痞满、消瘦、肢乏、泄泻(或大便先硬后溏,亦有表现为脾虚便秘者)、食减、水肿等症。脾为湿土,喜燥恶湿。湿盛可以导致脾虚,脾虚也可以生湿,往往互为因果。因脾虚失运,水湿停留,多属本虚标实之证。
.脾主肌肉和四肢:人体的肌肉、四肢依靠气血津液等物质来营养,而这些营养物质的来源又有赖于脾。因此,脾气健运,营养充足,则肌肉丰满壮实,四肢活动有力。反之,脾气衰弱,营养缺乏,则肌肉消瘦或萎缩,四肢乏力。
锅巴又称锅焦,性平。《本草纲目拾遗》记载,锅巴能补气、运脾、消食、止泄泻,特别适合脾虚不运、饮食不香或食不消化的人食用。古方中常用锅巴治疗脾虚久泻。西国米又称西谷米,白净滑糯,营养丰富,性温味甘,能温中补脾。脾虚消化不良者宜食用。
1、二者配伍,可除脾胃寒湿而止呕吐,用于治疗寒湿内阻引起的脘腹痞满、恶心、呕吐、腹泻等症。藿香配伍佩兰 藿香芳香温煦,散表邪、化里湿、醒脾开胃、和中止呕;佩兰气香味辛性平,醒脾化湿解暑。
2、在中医学中,排香草配方被广泛应用于调理脾胃功能,改善消化系统问题,以及缓解各种因脾胃虚弱或湿气过重引起的不适症状。首先,我们来看看藿香与白术的配伍。藿香具有和胃化湿、止呕的功效,能有效缓解因脾胃虚弱导致的身倦乏力、呕吐和泄泻等症状。
1、二者配伍,可除脾胃寒湿而止呕吐,用于治疗寒湿内阻引起的脘腹痞满、恶心、呕吐、腹泻等症。藿香配伍佩兰 藿香芳香温煦,散表邪、化里湿、醒脾开胃、和中止呕;佩兰气香味辛性平,醒脾化湿解暑。
2、香茅草,被一些朋友称作排香草、排草、合血草、满山香,但它与香茅草有所区别。在卤菜中,它们的作用并不相同。香草是一种香味浓郁的香料,常用于卤水制作,具有增香防腐和防虫的效果。在麻辣火锅中也经常使用,一般用量为3-15克。 香茅草的香气能深入肉类食材,增强肉香。
3、排草:又名排香草,具有清新香气。主要作用是防腐、增香,其香气能与猪下水的肉香相互融合,形成丰富口感层次,还可排酸味、压制异味,中和猪下水中不良味道,使卤猪下水更鲜美。多种香料组合配方一 香茅草:3克(10斤卤水用量)。木香:1克(10斤卤水用量)。排草:2克(10斤卤水用量)。
4、在中医学中,排香草配方被广泛应用于调理脾胃功能,改善消化系统问题,以及缓解各种因脾胃虚弱或湿气过重引起的不适症状。首先,我们来看看藿香与白术的配伍。藿香具有和胃化湿、止呕的功效,能有效缓解因脾胃虚弱导致的身倦乏力、呕吐和泄泻等症状。
1、佩兰:芳香化湿清中焦湿热,金银花清热解毒,茵陈清肝胆湿热,茯苓补虚劳,渗淡利水,白术补中焦,温胃兼治吐泻,木通苦寒,通利下焦水道,黄连泄心火,藿香功同佩兰,淡竹叶清热利水。
2、补虚药: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鹿茸、淫羊藿、杜仲、续断、菟丝子、巴戟天、补骨脂、紫河车、肉苁蓉、蛤蚧、冬虫夏草,当归、熟地黄、何首乌、白芍、阿胶,北沙参、南沙参、麦冬、天门冬、玉竹、石斛、百合、黄精、枸杞子、墨旱莲、女贞子、龟甲、鳖甲。
3、五消汤: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各30g,连翘、紫花地丁各10g,龙胆草、青蒿、车前子(包煎)、丹皮、生甘草、玄参各12g,黄连、灯心草各6g,白术、麦冬各15g。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10天为1疗程。1~3个疗程后改为丸药,持续治疗1个月。本方有清热解毒,通络利湿之功。适用于扁平苔藓。
4、龙胆泻肝汤加减方 拼音:lóngdǎnxiègāntāngjiājiǎnfāng处方:胆草12克,焦栀9克,黄芩9克,柴胡12克,生地12克,车前子6克,泽泻9克,木通9克,双花15克,当归12克,甘草12克,赤芍12克,连翘9克。功能主治:清肝胆湿热。主肝胆湿热,循经上蒙清窍。
5、材料:金银花、夏枯草、棉茵陈、白菊花各5钱,川萆薢、土茯苓各3钱 做法:上述材料清洗干净,放到瓦锅里,加入3碗清水,煎煮至1碗茶汤温服。这款清热祛湿茶特别适合小便赤痛、舌偏黄白、口舌生疮等人群饮用。
6、熟地10克、山萸肉10克、泽泻10克、车前子10克、土茯苓10克、仙茅10克、杜仲10克。全方具有补肾通淋之功。虎杖、土茯苓、贯众、连翘、蒲公英、黄连、半枝莲、木通、瞿麦、黄芪、茯苓、丹参、赤芍各适量,水煎服,轻者每日1剂,重者每日2剂。主要适用于支原体感染辨证属湿热瘀阻证候者。
1、去湿气最好的中药配方包括: 清热化湿方:黄连、黄芩、泽泻、车前草、茯苓、石菖蒲等。 益气消湿方:黄芪、白术、茯苓、半夏、陈皮、生姜等。 补肾益气方:党参、黄芪、熟地、山药、桂枝、附子等。 理气化湿方:香附、橘皮、枳实、砂仁、莱菔子、生姜等。
2、去湿气的中药配方包括茯苓、白术、黄芪等药材,搭配使用可帮助身体排除湿气。但使用前需咨询专业中医师,并注意生活习惯的调整。
3、茯苓、白术、薏苡仁:此配方为常用去湿中药组合,具有利湿、健脾的功效。 半夏、陈皮、甘草:此配方有助于燥湿化痰,适用于湿气重并伴有脾胃不适者。 藿香、佩兰:可用于清暑去湿,适用于夏季湿气重引起的暑湿病症。
藿香与佩兰是临床上极为常用的暑湿时令要药。藿香芳香而不嫌其燥烈,温煦而不偏于燥热,既能散表邪,又能化里湿而醒脾开胃。佩兰气香辛平,其醒脾化湿之功较强,并有一定的利水作用,历来被推为治脾瘅口甘要药。二药相须为用,芳香化浊,清热祛暑,和胃止呕,醒脾增食之功益彰。
藿香和佩兰经常是做药对来使用的,可以起到祛暑解表、化湿和胃的功用。两个药都是辛而微温的特性,都入脾胃经和肺经,对于夏令时节的暑湿感冒,可以起到解暑作用。而且对于寒热导致的头疼,以及胸部、上腹部痞满、胀闷,有化湿和胃的功效。
以下是它们的主要功效:清热解毒藿香和佩兰都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帮助人们清除体内的热毒素,缓解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等症状。祛湿止痛藿香和佩兰都有祛湿止痛的功效,可以缓解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症状。尤其是对于湿气重的人来说,泡水喝藿香和佩兰可以起到很好的调理作用。
藿香、佩兰是中药里常用的芳香化湿,去暑气的药物,藿香、佩兰经常是以对药形式出现。藿香有解暑、避岁的作用,主要用于暑湿伤了人的脾胃之后,出现腹胀、恶心、头热、头疼的时候使用药物,比如常用的藿香正气水,藿香同时有化湿和中作用,可以治疗吃不下东西、恶心的症状。
顽固性便秘怎么治的偏方大全 1、足疗便方:使用大黄、芒硝等药物通过足疗方法,清热消积,导滞通便。 维生素K3治疗:口服维生素K3,每次20毫克,每天3次,适用于习惯性便秘,副作用小,1-2周即可见效。...
肉苁蓉泡水会苦吗?会不会发霉了? 应该不会是假的。只不过是加工的问题,肉苁蓉一般不会出现假东西。肉苁蓉具有一种独特的中药香气,带有微妙的甜味。它的味道咸中带苦,这是其特有的口感。饮用肉苁蓉水时,可以感...
玉竹泡水喝功效和作用 美颜护肤 建议女性朋友们日常可多喝玉竹泡水。玉竹富含维生素和粘液质,其中维生素A尤为丰富。常饮玉竹水可以补充体内所需的维生素A,使肌肤更加光泽细腻,改善肤质,减少皮肤问题,提升个...
【植物记录】从这棵野葵,到冬葵、苘麻和蜀葵…… 1、【植物记录】五月中,伊犁的野洞凯葵(野生锦葵)结籽了,中药里的“冬葵子”最初指的便是它。2、宋时的《本草图经》也有关于它的记录:“苘灶袭铅实,旧不载...
生活小常识:青风藤的功效与作用 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关节肿痛比较重的,持续不缓解的,可以应用些小剂量的激素,激素有很好的抗炎止痛作用,能延缓病情进展。另外,还可以用一些生物制剂,同样可以起到的控制病情...
枳壳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枳壳的功效与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同时也有相应的禁忌:功效与作用: 治疗冠心病:炒枳壳能止咳化痰消痞,对胸痹心痛,特别是冠心病和心绞痛等症状有明显的治疗效果。通常与瓜蒌、桂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