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伤寒论第118条辨: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桂苓甘草龙骨牡蛎汤方 桂枝一两 、甘草二两 、牡蛎一两 、龙骨二两、 茯苓四两 、右五味为末,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日三服。
2、伤寒论第31条辨: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太阳病,项背部拘紧不柔和,不能自如俯仰,且无汗畏风的,用葛根汤主治。
3、伤寒论第117条辨: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 【原文解释】用烧针的方法以发汗,针刺的部位受到寒邪侵袭,发生红色核块的,必然要发作奔豚。
4、伤寒论第109条辨: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原文解释】伤寒病者出现发热症状,同时感到厌烦并恶寒,极其口渴想要饮水,腹部会出现胀满感。如果患者能够自动汗出,且小便通利,那么寒热、口渴、腹胀等症状将会缓解。
1、伤寒论第31条辨: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太阳病,项背部拘紧不柔和,不能自如俯仰,且无汗畏风的,用葛根汤主治。
2、伤寒论第118条辨: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桂苓甘草龙骨牡蛎汤方 桂枝一两 、甘草二两 、牡蛎一两 、龙骨二两、 茯苓四两 、右五味为末,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日三服。
3、伤寒论第88条:常自汗出者,重发其汗,必心烦不得眠,小便利,大便硬,小便已,阴疼,可与禹余粮丸。 原文明确指出,常自汗出者若再次发汗,会导致心神不宁、小便不利、大便硬结、小便后阴部疼痛,治疗可选禹余粮丸。
糖尿病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建议避免依赖西药。案例中提到,一位62岁的女性患者在服用西药十年后,无法有效控制血糖,转而开始注射胰岛素,但效果仍然不佳。初诊时,患者已出现双脚麻木、关节疼痛、视力下降、倦怠无力、体重过重、口渴、失眠、便秘、频尿、胃口大增等症状。
还有几乎百分之百的精神病患皆有严重的便秘情形,绝大多数皆是因为大便的沼气直冲入脑造成的,西医不知道起因在此,使得目前精神病院人满为患,其实只要能够把这些病患大便通出来,必然有超过90%以上的病患立刻可以出院了。 医案(一) 大柴胡汤症 女,1968年生,于1984年得到淋巴癌,当时是十六岁,无做任何治疗。
《倪海厦医案》是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发行的。 这本书是医学方面的著作,因此第一版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所以,如果要查找《倪海厦医案》,应该联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倪海厦大师的治疗方案:大师采用了针灸和经方相结合的治疗方法。针灸方面,针对手关节和足跟疼痛进行了相应的针刺治疗。在经方治疗上,大师并未仅用一个经方,而是巧妙地结合了麻黄附子细辛汤、白虎汤、半夏厚朴汤和桂枝芍药知母汤等多个经方,并根据患者需求添加了补肾药物。
倪海厦老师在其医案中独到地使用了补骨脂与泽泻相结合来补肾,这一配伍与国内许多知名老中医的补肾方法相异。 李可老中医偏好使用包含补骨脂、菟丝子、枸杞和淫羊藿在内的“肾四味”组合。
倪海厦分享:治疗感冒药方 桂枝汤: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姜2片,炙甘草10克,红枣10枚。每付药加入六碗水,大火煮成二碗。成人每三小时空腹时喝一碗,小孩减半。服用后会有微汗,此方使用最多。 麻黄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