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赤石脂禹余粮汤确实具有止泻的效果,这是基于其甜、涩、温的特性。该药物主要通过收敛肠道,达到止泻止血、促进伤口愈合的目的。在临床实践中,这种汤剂常被长期使用,特别是在患者出现长期腹泻或出血症状时。
2、赤石脂禹余粮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源自于《伤寒论》。此汤的主要成分包括30克碎裂的赤石脂和30克禹余粮,通过将它们与适量的水(2升)混合,煮沸后滤去渣滓,最终取400毫升的汤液。
3、【摘录】《妇科切要》卷二。为《圣惠》卷七十三“禹余粮散”之异名 通过文章我们对赤石脂禹余粮汤有了个全面的了解,知道它对很多疾病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在服用赤石脂禹余粮汤时一定要经过中医师的指导,无论它有无副作用我们都不应该胡乱服用。
1、禹余粮丸的组成包括禹余粮石(煅)、赤石脂(煅)、龙骨、荜茇、诃子(面裹煨)、干姜(炮)、肉豆蔻(面裹煨)、附子(炮)等。其来源可追溯至《医方类聚》卷一四二引《济生》,《备急千金要方》卷四也记载了其组成和用法。
2、对于因虚寒引起的腹泻,赤石脂禹余粮汤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干姜、粳米等药材配合使用,进一步增强疗效。此外,它还常与人参、白术等治疗脾虚腹泻的药物长期配伍使用,以增强其治疗效果。赤石脂禹余粮汤还被用于治疗月经过少和便血等症状。在使用时,通常会与血炭等药材配伍使用,以增强其治疗效果。
3、涩肠止泻用于虚寒性下痢,便中带有脓血,日久不愈,常与赤石脂同用,方如赤石脂禹余粮汤;用于虚寒泄泻,常配伍白术、补骨脂等。收敛止血用于虚寒性月经过多,崩漏下血,常配伍赤石脂、乌贼骨、黄芪等。【用量用法】10~20克,水煎服。【禁忌】实证及孕妇慎用。
4、本文介绍了一种名为“蒲黄散”的中药配方,此配方主要由多种中草药组成,旨在治疗血痢病症。其组成成分包括蒲黄3合、干地黄2两、桑茸2两、甘草2两、芒消2两、茯苓2两、人参2两、柏叶2两、阿胶2两、艾叶2两、生姜2两、禹余粮2两、黄连2两及赤石脂5钱。
5、临床报道显示,禹余粮在治疗慢性结肠炎方面有显著效果。例如,焦山楂、禹余粮、炒补骨脂各药的配伍使用,加适量红糖口服,可以治愈患病14年的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1、赤石脂禹余粮汤功效与作用 功效 收敛固脱:赤石脂禹余粮汤具有显著的收敛作用,能够有效固脱,对于治疗泄泻、痢疾等疾病有着良好的疗效。止血化瘀:此汤药中的成分能够促进血液凝固,达到止血的效果,同时也有助于化瘀,对于内出血症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此汤特别适用于那些久病成疾的患者,其主要目的是稳定肠道功能,帮助恢复正常排便。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急性肠炎或痢疾初期症状未缓解时,不建议使用赤石脂禹余粮汤,以免延误病情或加重不适。因此,在使用前,最好先咨询专业中医师的意见,确保治疗的针对性和安全性。
3、【功能主治】收敛固脱,涩肠止泻。主久泻、久痢,肠滑不能收摄者。【用法用量】上二味,以水2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注意】急性肠炎及痢疾初起不宜使用。【摘录】《伤寒论》【摘录】《妇科切要》卷二。
4、其次,治疗泻痢日久,特别是滑泄不止的病症,《伤寒论》里的赤石脂禹余粮汤能起到显著的止泻作用。针对妇人因劳伤过度导致的冲任气虚,经血不调,滋血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能够补益气血,控制经血过多,无论是鲜血溢出还是瘀血停滞,都有良好的止血效果。
5、组成】赤石脂30克(碎)禹余粮30克(碎) 【用法】上二味,以水2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 【功用】收敛固脱,涩肠止泻。 【主治】久泻、久痢,肠滑不能收摄者。 【禁忌】急性肠炎及痢疾初起不宜使用。提醒您:赤石脂禹余粮汤 此中草药名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此汤特别适用于那些久病成疾的患者,其主要目的是稳定肠道功能,帮助恢复正常排便。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急性肠炎或痢疾初期症状未缓解时,不建议使用赤石脂禹余粮汤,以免延误病情或加重不适。因此,在使用前,最好先咨询专业中医师的意见,确保治疗的针对性和安全性。
治疗腹泻和痢疾:由于其收敛固脱的功效,赤石脂禹余粮汤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腹泻和痢疾,特别是对于长期腹泻、久痢不止的情况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辅助外伤治疗:此汤药的止血化瘀作用,使其在外伤治疗中得到应用,尤其对于内出血、手术后出血等情况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
【功能主治】收敛固脱,涩肠止泻。主久泻、久痢,肠滑不能收摄者。【用法用量】上二味,以水2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注意】急性肠炎及痢疾初起不宜使用。【摘录】《伤寒论》【摘录】《妇科切要》卷二。
一七“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中痞鞭,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利不止者,当利其小便。这个处方会用,所有大肠癌、大肠炎、大便带血、下利严重的都可治。
【用法用量】上二味,以水2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注意】急性肠炎及痢疾初起不宜使用。【摘录】《伤寒论》【摘录】《妇科切要》卷二。
赤石脂禹余粮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源自于《伤寒论》。此汤的主要成分包括30克碎裂的赤石脂和30克禹余粮,通过将它们与适量的水(2升)混合,煮沸后滤去渣滓,最终取400毫升的汤液。
赤石脂禹余粮汤确实具有止泻的效果,这是基于其甜、涩、温的特性。该药物主要通过收敛肠道,达到止泻止血、促进伤口愈合的目的。在临床实践中,这种汤剂常被长期使用,特别是在患者出现长期腹泻或出血症状时。
方剂来源:《金匮要略》赤石脂禹余粮汤 组成:赤石脂一斤(碎)(30g),太乙禹余粮一斤(碎)(30g)。用法:以水六升(1200ml),煮取二升(400ml),去滓,分三次温服。功能主治:下利不止,滑脱不禁,脉沉细无力。方剂来源:《伤寒论》赤石脂需要放在干燥的容器内进行保存,保存时注意防尘。
在中医方剂中,赤石脂被广泛应用,针对各类疾病有独特疗效。首先,对于久痢不愈、便脓血且颜色暗淡、小便不利、腹痛喜温的情况,《伤寒论》中的桃花汤是一剂良方。其次,治疗泻痢日久,特别是滑泄不止的病症,《伤寒论》里的赤石脂禹余粮汤能起到显著的止泻作用。
1、禹余粮的文化底蕴主要体现在其广泛的历史文献记载和药用价值上:历史文献记载:《注解伤寒论》:强调禹余粮“重可去怯”,具有镇固之效。《纲目》:指出禹余粮是治疗下焦前后诸病的重剂,因其性涩,能主下焦病。李知先诗:提到“下焦有病人难会,须用余粮赤石脂”,进一步强调了禹余粮的药效。
2、禹余粮,作为传统中药,其在历史文献中的记载颇丰。在《注解伤寒论》中,强调其“重可去怯”,说明其有镇固之效。《纲目》中指出,禹余粮是治疗下焦前后诸病的重剂,因其性涩,故能主下焦病。李知先诗中提到“下焦有病人难会,须用余粮赤石脂”,进一步强调了禹余粮的药效。
3、名称:禹余粮,别名有太一余粮、石脑、太一禹余粮、白余粮、石中黄子、天师食、山中盈脂、石饴饼、禹粮石、余粮石、石中黄、白禹粮、禹粮土等。药性:甘涩,平和,入脾、胃、大肠经。功效:涩肠,止血,止带。主治久泻久痢、妇人崩漏带下、痔漏等症。
4、禹余粮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太平御览》卷九八八引《博物志》,传说夏禹治水时在江中弃下多余的粮食,化为此石,因此得名。禹余粮属于中药的一种,性味甘涩,微寒,具有涩肠、止血的功能。除了作为中药名,禹余粮还有其他含义。
脉血康胶囊治疗什么病? 脉血康胶囊主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凝血功能异常相关的疾病。其涵盖的疾病种类广泛,对于不同患者可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剂量和使用方法。脉血康胶囊是一种口服中成药,主要成分...
栝楼桂枝汤方论 1、栝楼桂枝汤源于《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桂枝汤,其主要针对的是柔痉这一痉病类型。这种病症的特点是外感风寒,导致经络受阻,经脉变得拘急不舒,同时由于表虚汗出,体内的津液无法得到充分濡润,...
亳州市京皖美国qe3中药饮片厂两款中药不合格被通报 不合格产品情况 产品名称:山药和酒苁蓉。生产厂家:亳州市京皖中药饮片厂。不合格原因:经铜陵市食药查验中心检测,这两款中药在形状和外外表处理上不符合质...
世界上有没有人姓屎呢 百家姓中没有,但中国姓氏中有,源出不详。湖南祁东有此姓(《中华姓氏大词典》)。1985年湖南省祁东县姓氏人口数,屎姓16人;湖南汉寿县姓氏人口数,屎姓2人。据传,明代瑶族人屎壮(...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和禁忌 1、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包括: 渗湿利水:有助于治疗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等症状。 益脾和胃:对脾虚食少、便溏泄泻等问题有良好的调理作用。 宁心安神:能缓解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症状,有...
郁金有什么作用? 郁金,具有活血化瘀、凉血消痈的功效。 丹参能够活血安神,有助于改善心悸失眠等问题。 丹皮具有凉血滋阴的作用,适用于阴虚火旺的情况。 这三者结合食用,可以相互辅助,增强疗效,对于治疗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