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总热能。一般情况下痛风患者均较胖,故应限制总热能摄入,控制肥胖。 限制脂肪摄入,因为脂肪能阻止肾脏对尿酸的排泄。 限制蛋白质,以每日每公斤体重1克蛋白质为宜,病情重时可限制在0.8克以内,且以植物蛋白为主,而牛奶、鸡蛋因无细胞核,嘌呤含量低,可随意选用。
直接用望茵茸泡水煲汤喝就可,每次用望茵茸5到10克,效果好,见效快。抗癌防癌配方、黄芪15克、党参15克、印雨草10克、白花蛇草10克、茯苓皮10克、正心子10克、黄药子10克、双花10克、品碱须6克、半枝莲10克、铁树叶10克、甘草6克。癌病患者:抓紧服用本方控制癌细胞的增长扩散。
姜、陈皮、葱汤:姜9克,陈皮12克,葱5株,胡椒5克,水500亳升煎开服。 1 治疗腹泻 姜、炒鸡蛋:鲜姜10克切成碎丝,调和鲜鸡蛋3只,炒熟食用,食后喝红糖水350-400毫升,每日一次。生姜、茶叶汁:生姜、茶叶各9克,水500亳升煎服。
平时的时候可以喝一杯。少食用辛辣食物:如果感觉自己有火气,那么应该避免吃辛辣的食物刺激。例如,麻辣烫,酸辣粉,辣椒,大蒜等等。保持充足的睡眠:睡眠不足,也会让人体烦躁。保持早睡早起,多喝水的习惯。寻找上火的原因:如果知道自己的上火原因,那么就要把这件事情想淡一些,放松自己。
作为一个20来岁的大男孩,千万不要整天都闷在自己的小空间里,要多出去运动,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健康;第二,东西多吃点,其实你偏瘦了,一定要注意饮食哦;第三,可以试试冬天(仅限冬天)吃点羊肉煲,用羊肉500克,制附子10克,干姜10克,白术10克一起煮,连汤带肉一起吃下,可以分几次吃。
1、石膏汤,源于唐代王煘的《外台秘要》,针对伤寒病后期,症状包括三焦热、脉滑数、昏愦、身体壮热、沉重拘挛,甚至伴随呻吟。此时若直接使用解毒汤,可能无法缓解挛急;若用汗药,反而会加重毒性。王煘提出用三黄汤来治疗内热,同时增加石膏以解表,因此称此方为石膏汤方。
2、唐·王 焘:石膏汤,疗伤寒病已九日,三焦热,其脉滑数,昏愦,身体壮热,沉重拘挛,或时呼呻,而已攻内,休犹沉重拘挛,由表未解,今直用解毒汤则挛急不差;直用汗药则毒因加剧,而方无表里疗者,意思以三黄汤以救其内,有所增加以解其外,故名石膏汤方。
3、【处方】苦参2两,生葛2两,石膏4两,湿地黄4两,栀子仁1两半,茵陈1两半,芒消1两半,香豉半斤,葱白半斤。【功能主治】黑骨温证。【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8升,煎至3升半,去滓,下芒消烊化匀,温饮1盏,1日3-4次。
4、【方名】竹叶石膏汤,其源自古代经典医著《伤寒论》。异名则有竹叶汤(见《外台秘要》卷三引用张文仲方)以及人参竹叶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五)。
5、芎芷石膏汤是春季针对风热头痛的常用方子,由川芎、白芷、石膏、藁本、羌活、菊花组成。川芎、白芷协同作用,川芎上达头面,白芷解头面之风,两者均能引经入阳明,石膏佐制白芷的温燥,同时引经入阳明,藁本入癫顶散头顶之风,羌活解太阳之风,菊花清头目,平肝抑阳、散头面风热。
”综上所述,石膏汤与竹叶石膏汤在组成、功效及适用范围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石膏汤侧重于清热解毒与发汗解表,适用于里热炽盛的情况;而竹叶石膏汤则注重养阴生津与和胃,适用于气津两伤的情形。两方均为治疗热病的重要方剂,但在具体应用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选用。
【答案】:白虎汤与竹叶石膏汤相同点:二方在组成上,均用辛甘大寒的石膏清热生津,炙甘草、粳米益胃生津;故二方均能清热生津,可用于治疗症见身热汗出,口渴欲饮,心胸烦闷的气分热证。二方不同点:白虎汤在组成中还有知母;竹叶石膏汤中还有竹叶、牛夏、麦冬、人参,具有益气生津和胃之功。
竹叶石膏汤是一剂源自中医经典著作的方剂,首见于《证治准绳·疡医》卷二中。该方的主要成分包括淡竹叶、石膏、桔梗、木通以及炙甘草,煎煮时可加入少许生姜以增强疗效。竹叶石膏汤的主要功效在于治疗痈疽肿痛,特别适用于那些体内胃火旺盛,导致口渴异常且渴饮不止的患者。
竹叶石膏汤的主要成分包括竹叶、石膏、半夏、麦冬、人参、炙甘草、粳米等。竹叶具有清热、生津的功效;石膏能够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半夏可以降逆止呕;麦冬则有养阴生津的作用;人参和炙甘草则是补气益气的佳品;粳米能健脾养胃。这些药材共同作用,达到了清热生津、益气和胃的目的。
1、方法如下:准备相等比例的乌贼骨粉、黄柏粉、青黛粉和石膏粉。确保每种粉末的量是相等的,例如每种粉末都取1份。将这些粉末放入一个干净的容器中。使用棒状搅拌器或勺子等工具,将粉末彻底混合在一起。确保混合均匀,使各种粉末充分融合。
2、制酸止痛:乌贼骨粉也可用于胃脘痛、胃酸过多等疾病的治疗,与延胡索、白及、贝母等同用;湿收敛疮:可以外用,比如黄柏粉、青黛粉、石膏粉等,也可以用来治疗湿疮、湿疹等疾病。溃疡多脓、长时间不愈合的患者,可单独外敷,或者与煅石膏、冰山等药物一起敷患处,治疗效果更佳。
3、外用药:①青黛粉3g、黄柏粉9g、混合外撒,或香油调匀外涂,每日1~2次;或②轻粉3g、松花粉9g、黄柏粉9g、青黛粉3g,香油调匀外涂,每日1~2次;或③苍术粉、黄柏粉等量,植物油调外敷,每日1~2次。
4、[制法与用法]将鲜仙人掌去刺洗净、切片、晒干研粉,每次l克,日服2次。对胃酸不高的患者,可于每0.5千克仙人掌粉中加入鸡内金粉30—60克,胃酸偏高的再加入乌贼骨粉60—90克,混合,21天为一疗程。[临床疗效]临床观察8例,服药后上腹疼痛、反酸、黑便等症状均消失或好转,7例钡餐复查,病变亦大都消失。
5、混合外撒,或香油调匀外涂,每日1~2次;或②轻粉3g、松花粉9g、黄柏粉9g、青黛粉3g,香油调匀外涂,每日1~2次;或③苍术粉、黄柏粉等量,植物油调外敷,每日1~2次。 注意事项:①湿性时只敷药,忌用热水洗,待其结痂后痂落自愈;②干性、湿性均忌食辛辣、鱼腥、刺激性食物。
三黄石膏汤源于《医宗金鉴》,由以下药材组成:石膏两半,黄芩、黄连、黄柏各七钱,淡豆豉二合,栀子三十个。每次服用量为一两,需加入葱三根,用水煎煮后,热服。若气实,可加倍服用。此汤主治伤寒阳证,即表里大热而未能出汗,或已经通过汗下治疗后,超过正常时间仍不解的情况。
石膏汤,源于唐代王煘的《外台秘要》,针对伤寒病后期,症状包括三焦热、脉滑数、昏愦、身体壮热、沉重拘挛,甚至伴随呻吟。此时若直接使用解毒汤,可能无法缓解挛急;若用汗药,反而会加重毒性。王煘提出用三黄汤来治疗内热,同时增加石膏以解表,因此称此方为石膏汤方。
此方源于陶华的《伤寒六书》卷一,名为三黄石膏汤,其配方有所增补,包括姜、枣和细茶。此方适用于伤寒患者在汗吐下治疗后出现的三焦俱热、身目俱痛的情况,对于纠正误治症状非常有效。石膏汤在中医方剂中享有盛誉,被归类为名方。
热病之最重者,寒能制热,故用石膏;苦能下热,故用芩、连、栀、柏;佐以麻黄 、淡豉之发散者,以温热至深,表里俱实,降之则郁,扬之则越,郁则温热犹存,兼之以发扬,则炎炎之势皆烬矣。此内外分消其热,兵之分击者也。(《医方考》)清·汪 昂:此足太阴、手太阳药也。
《银海精微》:[卷上]胞肉生疮 破积血、止痛、去赤)没药(少)朴硝(多)上照多少加减为末。每服二三钱,食后用清茶调下。
石膏汤又称为三黄石膏汤,是中药方剂,它的作用是可以解热除烦、清热解毒,临床上可以通过石膏汤来治疗体内有热的相关症状,像患者出现的烦躁、失眠,以及神昏、意识不清再就是说胡话,以及可以治疗关节痉挛,还有关节的沉重感,这些都可以通过该方剂来进行治疗。
连翘什么时候开花 连翘开花的时间:- 如果是用播种法繁殖的连翘,小苗生长慢,一般要三四年才可能会开花。- 如果是用扦插法繁殖的连翘,有可能当年就会开花,最晚第二年也会开花。 连翘进入丰果期的时间:-...
中医内科指导:乌梅汤可治慢性腹泻 1、或表现为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发生腹泻。这些症状属中医的脾胃虚弱,肾阳虚衰,肝郁乘脾所致。乌梅汤来源于《伤寒论》,具有温脏安蛔的作用,主治上热下寒的蛔厥证,临...
怎样挑选川贝 1、挑选正宗川贝的方法如下: 产地选择: 四川阿坝县:正宗的川贝往往产自四川阿坝县等地,特别是藏族人在8月25日左右挖的贝母,被称为“青贝”,是青藏高原的优质贝母。2、挑选正宗川贝的方法...
月经量少吃什么中药好 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采用传统中药如山药、玉竹、虫草、桂圆肉等,以及丁香、广东紫珠、坤草等药材,这些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其中,山药、玉竹、虫草等药材有助于补气血,改善体内阴阳平...
孕妇感冒有什么偏方吗 1、冰糖燕窝粥则适合肺虚久咳的孕妇,材料包括燕窝、大米和冰糖。燕窝先用温水泡软,去除绒毛污物,再放入开水碗中继续涨发。然后将大米洗净放入锅内,加清水煮开,改用文火熬煮,最后加入冰...
槟榔有什么坏处 1、嚼食槟榔的危害主要体现在牙齿和口腔黏膜上。长期嚼食会导致牙齿变黑、磨损、动摇、牙龈萎缩,引发牙周病,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及口腔黏膜白斑症,最终可能发展成口腔癌。槟榔中含有致癌物质“槟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