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禹余粮.【中药名】禹余粮yuyuliang.【别名】禹粮石、太一余粮、石中黄、余粮石、禹粮土。.【英文名】Limonitum。.【药用部位】氢氧化物类矿物褐铁矿Limonite的矿石。.【分布】主产于河南、江苏;浙江、四川、广东等地亦产。.【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挖,挖取后除去泥沙杂质。.遇有卵状体时不要打碎,以防其内部褐铁矿粉末散失或被污染。
2、禹余粮别名有余粮石、白禹余、太一禹余粮。禹余粮,本品为块状集合体,呈不规则的斜方块状,长5~10cm,厚1~3cm。表面红棕色、灰棕色或浅棕色,多凹凸不平或附有黄色粉末。断面多显深棕色与淡棕色或浅黄色相间的层纹,各层硬度不同,质松部分指甲可划动。体重,质硬。
3、禹余粮,化学分类为氢氧化物类矿物褐铁矿Limonite,又名太一余粮、石脑等。在古代文献中,还有诸如禹哀、太一禹余粮、白余粮、石中黄子、天师食、山中盈脂、石饴饼等别名。禹余粮在中医领域被广泛使用,其主要功效包括涩肠、止血和止带。
禹余粮呈卵球形的结核状,多数情况下壳层与核心分离,壳层碎成不规则余方块状或扁块状,大小厚薄不等。表面凹凸不平,呈现土黄色、黄褐色或褐色,内表面粗糙,附有土黄色细粉。整体体重质坚,但可砸碎,断面呈层状,色泽不一,包括土黄色、褐色、紫褐色、灰青色,各层厚薄不等。其中褐色层或紫褐色层最厚。
鉴别要点 鉴别禹余粮要点:一是为黄棕色斜方形块状或卵状;二是卵状的摇之有响声,砸破有黄色粉末;三是断面有层叠纹或呈网络状,土腥气,嚼之无沙感。 名典鉴别 1《神农本草经》: 「禹余粮,昧甘寒。生池泽及山岛中。」2梁?《名医别录》:「禹余粮生东海池泽,及山岛中或池泽中。
轻敲即碎,可如粉末,且质地类似叶子雌黄。陶弘景认为禹余粮形状如鹅鸭卵,有重叠外壳,内部有黄色细末,如蒲黄。《纲目的矿物史料》描述禹余粮为黄或紫色粉末,产生在鹅、鸭卵形的甲壳中。
品质鉴别:在使用禹余粮时,需排除石中黄等类似石料的干扰。优质的禹余粮应无砂,且内部黄细末细腻。药用价值:禹余粮在中医中具有涩肠、止血、止带的功效。它是一种氢氧化物类矿物褐铁矿,其药理性质与代赭石相似。
1、治疗冷劳大肠转泄不止,可用禹余粮四两(火烧令赤,于米醋内淬,如此七遍后,捣研如面)与乌头一两(冷水浸一宿,去皮、脐,焙干,捣罗为末)相和,用醋煮面糊和为丸,每服五丸。
2、禹余粮,又称禹余粮丸,是一种传统中药材。解释: 禹余粮的基本信息:禹余粮,中药名,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它常被用于制备中药方剂,特别是对于一些需要长期服用的慢性疾病有一定的疗效。而禹余粮丸则是这种药材的一种制剂形式。
3、禹余粮丸主治及用法,主要针对肠胃虚寒,滑泄不禁的病症。其用法为: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0丸,空腹时用米饮送下。禹余粮丸的组成包括禹余粮石(煅)、赤石脂(煅)、龙骨、荜茇、诃子(面裹煨)、干姜(炮)、肉豆蔻(面裹煨)、附子(炮)等。
4、禹余粮丸是一种中药制剂,主要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禹余粮丸的主要成分包括禹余粮、白术、茯苓等中草药。这些成分在中医理论中都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积的功效。禹余粮丸通过调节脾胃功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从而改善胃肠道的不适症状。
白豆蔻可预防胃溃疡吗? 比较多见的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胃炎、胃溃疡以及胃肠道相关疾病。临床上也可以应用豆蔻治疗传染性疾病,比如霍乱,应用豆蔻和姜汁相配合,再加上栀子,治疗胃部引起的疼...
购买信托产品有没有什么要求?为何基本买的都是有钱人? 因此,买信托产品的多为有钱人,这主要是因为要达到100万元的投资门槛,或拥有相应资产和收入证明,这并非每个人都能轻易满足。此外,信托产品通常提供较...
中医养生课程0元 中医养生课程0元通常意味着该课程是免费提供的,旨在普及中医养生知识,提升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以下是对中医养生课程0元这一现象的详细解读:课程性质 免费普及:中医养生课程0元...
晒干的木棉花有什么作用 1、晒干的木棉花在中医药中有广泛应用。 晒干处理能保留木棉花的药效并延长其保存期。 晒干的木棉花主要用于治疗热病、利尿、解毒等。 该方法有助于缓解一系列症状,如腹泻、关节炎等。...
如果没有宗教世界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形? 1、没有宗教信仰,世界会正常存在下去。 没有宗教信仰,本来就缺乏科学根据。科学信仰终究会取代没有宗教信仰。2、而我们人类的历史远远长于宗教的历史,所以,如果没有...
甘麦大枣汤的小麦是什么小麦 1、甘麦大枣汤以其独特的配方在传统中医中享有盛誉。主要成分包括秋季收获的小麦,经过晾晒和处理,筛选出成熟的小麦果实和未成熟的浮小麦。这些小麦具有药用价值,其中,小麦以其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