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附子汤的功能主要是温中散寒、通便、止痛,主治阳虚寒结引起的腹痛、便秘,也就是寒邪和腹中的积滞相互凝结在肠道,胁下或者是腰胯部的偏痛、便秘、手足不温、手足发凉、舌苔白腻、脉弦紧。
【功能主治】温补脾肾,通脏降浊,利尿泻毒。主脾肾阳衰,水停毒盛。(尿毒症)【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刘锐方 以上就是向大家介绍了关于附子大黄汤的作用资料,希望对有需要的人有帮助。
大黄附子汤加减适用于慢性结肠炎的治疗。症状表现为腹痛、腹泻、脓血便。舌色淡,舌苔白,脉象沉。此方药寒热并用,具有消积散寒的功效。大黄药性寒凉,能够荡涤肠胃积热;附子药性温热,能温经散寒;细辛药性辛温,能通痹止痛。此方源于《伤寒杂病论》中治疗寒积腹痛便秘的方法。
大黄附子汤出自金匮要略的腹满寒疝宿食病篇,为治疗寒疝的方子。处方由大黄、附子、细辛三味药组成,主治阳虚寒结的腹痛、便秘、胁下偏痛等。此方实能治偏痛,但不单纯能治偏痛,也能治疗寒疝、腹满、腹痛延及心胸部位、阴囊部位焮肿、腹中水声、恶寒甚等,为治疗寒热互结、刚柔并济的和剂。
治当温散寒凝以开闭结,通下大便以除积滞,立温阳通便之法。本方意在温下,故重用辛热之附子,温里散寒,止腹胁疼痛;以苦寒泻下之大黄,泻下通便,荡涤积滞,共为君药。细辛辛温宣通,散寒止痛,助附子温里散寒,是为臣药。
1、【参考剂量】麻黄12~20g、射干10~15g、细辛5~15g、半夏15~20g、五味子12~20g、大枣7~12枚、紫菀10~15g、款冬花10~15g、生姜15g。水煎,分三次饭后温服。【经方勾玄】射干麻黄汤功效:散寒宣肺,降逆化痰。
2、大黄附子汤,温阳散寒,通便止痛。适用于寒结腹痛、便秘发热、手足冷等症状,以及多种急慢性疾病。当归散,养血清热安胎,快利恶露。适合孕妇及月经不调者,帮助调节身体。防己黄芪汤,益气祛风,健脾利水。适用于风湿、水肿等症状,治疗慢性疾病。
3、要知当归四逆汤乌梅丸麻黄升麻等方用当归,亦止藉其托出血分,即继以他药推送使解,不全委以驱除之任,即如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证,至骨节烦疼掣痛不能屈伸,邪亦未始不及血分,特以风本兼湿,湿忌滑润,故遂置之不用。
4、防己黄芪汤 - 黄芪人、水囊体、下肢水肿、膝关节疼痛。 甘姜苓术汤 - 肌肉、关节常冷痛、重痛、干姜舌、肥胖女人。 五苓散 - 水体调体方,注意苍白术。 小青龙汤 - 呼吸道寒饮方,呼吸道有大量水样分泌物。本方与治疗消化道寒饮的吴茱萸汤相互对称。
1、附子、细辛作为兴奋性逐寒镇痛药,能沉寒客冷,对于贫血虚寒性神经痛挛痛等有很好的疗效,大黄能泻其结实,是很好的疏通大便之药,能协助附子、细辛温运疏通,相得益彰。故此适合于寒实内结、胁下作痛、便亦不通之证。
2、【功能主治】温中散寒,通便止痛。主寒邪与积滞互结肠道,胁下或腰胯偏痛,便秘,手足不温,苔白,脉紧弦。【用法用量】上三味,用水500毫升,煮取200毫升,分三次温服。若强人煮取250毫升,分三次温服,每相隔约一小时。【注意】方中附子、细辛温经散寒,大黄泻下通便。
3、大黄附子汤功用:温里散寒,通便止痛。主治寒积里实证,症见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畏寒肢冷,手足厥逆,舌苔白腻,脉弦紧。
4、大黄附子细辛汤是以大黄、附子为主药,辅以细辛及其他药材熬制而成。其中,大黄具有泻下通便的作用;附子能温阳散寒、止痛;细辛则可祛风散寒、通络止痛。此方剂的主要功效为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病症 该药方主要用于治疗由于寒邪内结所致的病症。
苹果13的型号有哪些 苹果iPhone13全系型号,包括iPhone1iPhone13Pro、iPhone13ProMax、iPhone13mini四种机型。苹果iPhone 13全系型号包括四种机型...
云州的介绍 云州是历史上幽云十六州之一,自古以来就是北方边陲的重要地区,地名变迁见证了历史的沧桑。以下是关于云州的详细介绍:历史地位:云州在历史上作为幽云十六州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战略地位。它是...
太白山草药太白山的药用植物 1、太白山的磅礴气势中孕育了众多以“太白”命名的珍贵药材,如太白贝母,这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岩石缝隙中生长,以其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在治疗呼吸道疾病中占...
阴囊潮湿瘙痒外用药膏 男性阴囊湿热、瘙痒可以用含有抗生素成分的外用药膏,比如红霉素软膏或几丁糖喷剂等,通常可以起到比较好的改善症状的治疗目的。如果阴囊潮湿瘙痒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使用抗真菌药膏是最直接...
百度里面国药网是不是真实的 国药网确实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平台。它已经获得了网上经营所需的资格证书,包括互联网交易服务资格证书和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这表明该网站在药品销售方面具备合法性和专业性。作...
霍山石斛多少钱一克才算正品 1、霍山石斛的价格大致在十几元一克左右,这个价格在市场上比较常见。霍山石斛作为传统药用正品石斛,最早记载于《名医别录》:“石斛生六安山谷水旁石上。”《新修本草》、《本草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