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功能主治】油桐的根:消积驱虫,祛风利湿。用于蛔虫病,食积腹胀,风湿筋骨痛,湿气水肿。油桐的叶:解毒,杀虫。外用治疮疡,癣疥。油桐的花:清热解毒,生肌。外用治烧烫伤。油桐叶的选方 治痈肿:出现痈肿可以将油桐叶捣烂外敷,可以消肿去毒。对于治疗痈肿,效果显著。
2、《贵州民间方药集》) ④治瘰疬:桐油树蔃和猪精肉煎汤服,能内消。(《岭南采药录》) ⑤治蛔虫病:油桐根四至五分。研细粉,加面做馍,一次吃完。(《陕西中草药》) ⑥治小儿疳积:桐油树根一两。炖猪肉半斤吃。(《贵州草药》) ⑦治齿龈肿痛:油桐根一两。
3、杜鹃花味酸、甘,性温。一般认为其药性较平和,具有和血、调经、祛风湿之功效。适用于月经不调、闭经、崩漏、跌打损伤、风湿痛、吐血、衄血等。临床应用表明,杜鹃花、叶、根皆有止血的功用,又能止咳、祛痰、平喘,多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痰多等呼吸道病症。
【性味归经】苦、辛,平。【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解毒散瘀。根: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高血压病,头晕头痛,肺脓疡。叶:外用治痈疖疮疡,痔疮发炎,湿疹,还可作灭蛆用。【用法用量】根0.5~1两;鲜叶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病虫害】 常有锈病和灰霉病危害,用50%苯灵菌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喷洒灰霉病植株,用20%萎锈灵乳油400倍液防治锈病植株。虫害有叶甲和刺蛾危害,可用5%敌杀死3000倍液喷杀。【用途】 臭牡丹叶色浓绿,顶生紧密头状红花,花朵优美,花期亦长,适宜栽植于坡地、林下或树从旁,也可作地被植物。
适宜于肾炎、高血糖病、血管硬化、贫血等症。 (5)破故豆蔻蛋 [原料]鸡蛋3枚,破故纸30克,肉豆蔻15克。 [做法]先将鸡蛋用清水煮沸,捞出打破外皮,与破故纸、肉豆蔻同煮20分钟即成。 [功效]温肾健脾,涩肠止泻。适宜于糖尿病性腹泻属脾肾两虚者,症见形肢冷、腰膝或少腹冷痛、下利清谷、五更泄泻等。
1、大毛桐子根,中药名。为大戟科植物毛桐的根。分布于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利湿之功效。常用于肺热吐血,湿热泄泻,小便淋痛,带下。中医的“带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泛指妇科疾病,狭义则专指白带的量色质气味发生异常的疾病。
2、《贵州民间方药集》) ④治瘰疬:桐油树蔃和猪精肉煎汤服,能内消。(《岭南采药录》) ⑤治蛔虫病:油桐根四至五分。研细粉,加面做馍,一次吃完。(《陕西中草药》) ⑥治小儿疳积:桐油树根一两。炖猪肉半斤吃。(《贵州草药》) ⑦治齿龈肿痛:油桐根一两。
3、清热解毒是油桐根的另一特性,《贵州草药》提到它能帮助清热,促进体内的毒素排出,同时还有利水和通便的作用,对于止血和消化积食也有积极作用。最后,油桐根还具有显著的杀虫功效,特别对于蛔虫病的治疗,效果显著。
4、油桐根在传统中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其应用方法和用量如下:内服方面,油桐根通常以煎汤的方式使用。剂量根据药材性质有所不同,干品一般建议使用4到6钱,即约0.2到0.3克(鲜品则可增加至1到2两,即约50到100克)。对于根部研磨成末,可以用于炖煮肉类或浸泡在酒中,以提取其药效。
5、桐子虫具有消积健胃、润肺止咳的功效,可以治疗小儿疳积、肺痨咳嗽等病症。但是请注意,不要过量食用桐子虫,3岁以下的小孩最好别吃。如果身体出现有不舒服的情况,应及时去医院检查处理,确诊病因后对症治疗。
6、为了有效防治油桐根腐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合理施肥:适量施用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增强油桐植株的抗病能力。 土壤消毒:在油桐种植前,可以采用热水热蒸汽消毒或化学消毒的方法处理土壤,杀灭病菌,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黑果枸杞十大功效作用 提高免疫力:黑果枸杞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增强体质。 保健眼睛:黑果枸杞含有大量的类胡萝卜素,可以预防和改善眼部疾病,如青光眼和白内障。 改善贫血:黑果枸杞中含...
艺考悲怆第三乐章能拿高分吗 艺考容易拿高分的钢琴曲以下列举十首以供参考:《c小调第八号钢琴奏鸣曲》“悲怆” 第三乐章 又名《悲怆奏鸣曲》,是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于1797年至1798年创作的...
赤芍和白芍的区别是什么样子 1、赤芍和白芍都是中药材,都属于毛茛科植物。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外观特征:赤芍的花瓣呈红色,白芍的花瓣呈白色。 生长环境:赤芍主要生长在混杂草丛中、山坡草地和...
菊花决明子茶泡水喝对人体有什么好处? 决明子菊花茶具有以下功效:缓解眼疲劳:决明子和菊花都能够舒缓眼部疲劳和不适,适合长时间用眼的人群饮用。降压:菊花中含有的多种成分具有降低血压、减少心脏负荷的作用,...
寄奴蜜的作用是什么 可以活血通经,养阴清热,用于缓解痛经、产后恶露不尽、经水不来、脐腹疼痛。可以止血止痛消肿,治创伤出血疼痛。生活中我们用的中药有很多种类型,而植物药也是一种使用比较广泛的类型,其中很...
滋补性中药有哪些 补气药,像常见的人参、西洋参、黄芪、山药、蜂蜜。补阳类的中药,像鹿茸、肉苁蓉、巴戟天、淫羊藿、菟丝子、杜仲等。补血类的中药,像当归、熟地、黄阿胶、枸杞。补阴类的中药,比较常见的是沙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