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价格稳中有升,为什么很难掉价?拐点又在何时?
茯苓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它能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 所以也被誉为四时神药。正是由于它的诸多特性成就了年销4万多吨的特大品种,同时也因为它的海量,自去年10月份涨价至今让药企、药商颇为关注,大家都在疑惑,茯苓为什么一直稳中有升?为什么很难掉价?什么时候会掉价?拐点又在何时?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
一、 现有货源分布情况及分析
茯苓的现有库存主要集中在安徽、湖南、云南三大集散地,以及亳州、安国、广州、成都等市场经销商手中。此外,非洲缅甸还有部分库存,但是非洲茯苓由于疫情原因,加上进关渠道受阻,产新之前确定无法运至国内。缅甸战乱及云南边境封关,茯苓短时间也无法运抵国内,故不计入可售货源之列。
(1)安徽产区货源分布情况
安徽产区货源主要集中在岳西县,周边的金寨、霍山、罗田只有零星散货。岳西的货源主要分布在来榜、白帽、城关、石关一带。据统计加在一起的,目前可售货源已不足 1800 吨。
(2)湖南产区货源分布情况
湖南产区货源主要集中在靖州茯苓市场及周边多个乡镇,茯苓总量不超 1500 吨, 而且有半数货源集中在几个大户手里,属于合同计划内的正常备货,该部分货源很难流入市场。
(3)云南产区货源分布情况
云南产区货源主要分布在普洱,大理,丽江等地。根据调查可售货源不足400吨,基本进入零星扫尾过程,当地商户也主要以菌种生产为主。
详细的数据可参阅我们产地信息联盟小组调查的《茯苓----2020年各产区产量及库存情况分析》再结合第一季度出货情况,根据各项数据分析表明,各产区现有货源较去年同期相比,减少 6 成以上。现在才4月中旬,距茯苓产新还剩四月有余,随着近期产地货源走动加快,行情走势越发明朗,缺口也较为突出。一句话形容,合适的货难买了。
二、 市场库存分布情况及分析
亳州、安国、广州及全国各大中药材市场,茯苓受价格高,成本大,进货难及天气原因,库存较同期相比,保守估计减产四成以上。手中有50吨以上货源的经销商屈指可数。按照往年同期销量计算,市场库存可维持一个月左右销售。
三、 后期行情解析
茯苓这轮涨价,自2020年初至年底一直稳步上升,涨幅超过了30%,在高价的刺激下,今年的种植数量,较往年相比有所增加。今年下半年产新,茯苓价格有大概率的回落可能。但距产新还有 5 个月的时间,产新之前掉价的可能性我认为是没有,相反在这 5 个月当中,还有很大的机会迎来新的价格高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
(1)货源减少,供需矛盾突出
货源减少是这轮涨价最根本的原因。这轮涨价没有庄家进入,也没有资本运作。完完全全是一轮一轮的市场消化,一个计划一个合同的执行导致的货源减少,供需出现矛盾,完全是刚需所致的涨价。随着时间关系,会加剧这种矛盾,也为这波上涨提供了基本条件。
(2)需求增加,人气凝聚
去年11月份我写过一篇《茯苓还涨吗?》,其中就聊到影响茯苓上涨的潜在因素,上涨带来短期内的需求剧增之后,药企需要多长时间消耗?高潮过后多长时间能走出这个小低谷期。股市里面有个专业术语叫高位缩量调整,经过二、三月份的调整,我们已经结束了高位缩量调整期,市场重新接受了茯苓价格,药企年前的库存也消耗殆尽,需求会进一步增加。更重要的是,随着货源减少,供需矛盾逐渐凸显,形势逐渐明朗,人们的心理也发生改变,大家的惜售心理增强,人气也再一次得到升华。
(3)国外货源受阻,国内货源集中
非洲、缅甸受疫情及诸多因素影响,短期内茯苓都无法抵达国内,对这波行情的影响可忽略,同时增强了国内经销商的信心。然而,在国内偏远地区及零星散户手中的茯苓基本售空,货源主要集中在多数大户手中,这些大户的心理素质及对市场的洞察力尤为敏感,你要敢动他们的货,必须给到能感动他们的价格。
总结:今年下半年产新掉价,虽然是大概率事件,距产新还有5个月之久,给茯苓创造历史的时间足够了。接下来的行情是稳中有升呢?还是间接性爆发?这就要看这次的缺口到底有多大?人气有多旺?这一切让时间来验证吧。
信息来自药材道
本文标题:茯苓价格稳中有升,为什么很难掉价?拐点又在何时?
本文链接:http://www.zqycw.com/ycpz/13046.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