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砂仁的功效与用法,中药砂仁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砂仁的作用与功效
1、中药砂仁是善于化湿行气、为醒脾和胃的良药。若湿浊内阻、中气不运、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者常与苍术、厚朴、白豆蔻等配伍,如脾虚气滞者配党参、白术等,如香砂六君子丸。
2、砂仁具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的功效。砂仁性温,味辛,辛散温通,气味芳香,寒湿气滞者服用最佳。砂仁还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寒。砂仁的作用和功效2 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
3、砂仁可以提高血小板的活性,防止血小板凝聚,还能够稀释血液,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的形成,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砂仁的正确用法是什么如何食用
砂仁粥材料:砂仁末2~3克,大米50~75克。做法:将大米淘洗后,放入小锅内,加水适量,如常法煮粥,待粥将熟时,调入春砂仁末,稍煮即可。
砂仁蒸猪腰,有益气和中、和肾醒脾的功效,是民间传统的保健食品,用以治疗小儿脾虚久泻引起的脱肛。[做法]每次用砂仁3克,研末,猪肾一个洗净切片,以砂仁拌匀,加油、盐少许调味,上笼蒸熟食用。[特色]清香可口。
用法:每天早晚餐均可食用,温热温润。功效:健脾胃,助消化。适用于小儿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春砂仁入粥后,不宜久煮,以免有效成分挥发。
砂仁的作用与功效,砂仁的作用与功效用法
砂仁的主要作用为化湿行气,温脾止泻,安胎。湿阻者,常配苍术、厚朴;气滞者常配木香、橘皮等;脾虚气滞者,常配党参、白术等。用于脾胃虚寒的腹痛泄泻。可配温中散寒的千姜、附子等同用。
砂仁辛温行散,芳香化湿,主入脾胃,为化湿和中醒脾要药,兼有安胎之功。凡中焦湿阻气滞,及胎动不安等症,均为常用之品。砂仁对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胀胃痛有特效。
春砂仁的另一个功效是和胃醒脾,化湿消滞。脾胃困倦、胃肠功能弱可使用春砂仁醒脾,对胃炎、胃溃疡等患者有疗效,配合其他药物炖汤,还可以治疗小儿脾弱久泻脱肛。王明提醒,并不是所有的孕吐症状都适合用春砂仁。
推荐砂仁的几种服用方法
砂仁露酒。材料:砂仁5克、桔皮20克、青皮10克、槟榔20克、玫瑰花10克、米酒1500毫升。砂仁炒鳝丝。
砂仁粥材料:砂仁末2~3克,大米50~75克。做法:将大米淘洗后,放入小锅内,加水适量,如常法煮粥,待粥将熟时,调入春砂仁末,稍煮即可。
制法:先将鲜鲫鱼去鳞和肠,洗净,用油,盐同砂仁末一起放入鱼腹内,再用豆粉封住刀口,放在碟上,用碗盖紧;隔水蒸熟即可食用。
春砂仁鲫鱼汤 材料:春砂仁末5克,豆蔻1枚打碎制成粉,活鲫鱼500克(毛重),姜、葱、黄酒、味精、烹调油、食盐适量。做法:将活鲫鱼宰杀后,去鳞及内脏洗净,悬吊沥水。
砂仁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有哪些
1、砂仁的主要作用为化湿行气,温脾止泻,安胎。湿阻者,常配苍术、厚朴;气滞者常配木香、橘皮等;脾虚气滞者,常配党参、白术等。用于脾胃虚寒的腹痛泄泻。可配温中散寒的千姜、附子等同用。
2、砂仁辛温行散,芳香化湿,主入脾胃,为化湿和中醒脾要药,兼有安胎之功。凡中焦湿阻气滞,及胎动不安等症,均为常用之品。砂仁对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胀胃痛有特效。
3、功效作用功能: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 主治: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食用方法:春砂仁焖排骨,温暖脾胃,补气养血。
4、砂仁味辛性温,归脾、胃、肾经,可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等。常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等。尤其对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胀胃痛有特效。
砂仁的功效与作用,砂仁的药用价值
1、砂仁的性味是辛温的,归经归的是脾经、胃经和肾经,它的功效和作用主要包括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临床用于治疗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期间胎动不安等。
2、因而临床服用砂仁具有促进胃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力的作用。另一方面,砂仁剂量增大能拮抗乙酰胆碱和氯化钡对肠管的兴奋作用,而使肠管张力减弱,振幅降低,具有解痉止痛作用。
3、砂仁性味辛温,入脾、胃、肾经,具有行气和中、开胃消食、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的功效,主治食欲不振、胃腹胀痛、恶心呕吐、肠炎痢疾、胎动不安等症。【成分功用】从阳春砂、绿壳砂、海南砂挥发油中共鉴定出29种成分。
本文标题:中药材砂仁的功效与用法,中药砂仁的功效与作用
本文链接:http://www.zqycw.com/ycyz/maxi/28812.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