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药材网[zqycw.com]专注于中药材种植技术,动物药材养殖技术及视频,药材批发价格市场行情信息发布平台 药材种植技术大全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药材资讯 > 正文

伪劣中药材横行谁之过?

标签:伪劣中药材 编辑:药材网 时间:2015-10-21 11:11:50
文章导读:当前伪劣的中药材泛滥,前几年据称有逾五成中药材是假货,由于老一辈中药学专家及老药工的许多学术思想和经验没有很好得到继承,掌握传统中药技术的人才队伍出现断档,目前中医院的中药从业人员中,具有中药材真伪鉴别技能的人已是凤毛麟角,而同时具备中药
  当前伪劣的中药材泛滥,前几年据称有逾五成中药材是假货,由于老一辈中药学专家及老药工的许多学术思想和经验没有很好得到继承,掌握传统中药技术的人才队伍出现断档,目前中医院的中药从业人员中,具有中药材真伪鉴别技能的人已是凤毛麟角,而同时具备中药饮片炮制技能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技术人员的匮乏势必影响中医中药事业的健康发展,甚至直接影响到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我国幅员辽阔,物种繁多,同一种中药各地使用的品种不同,或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使用不同的中药名称,造成品种混乱。如贯众,全国以贯众之名药用植物有11科、18属、58种之多。而人参在历代有多达30余种别名。

  《本草经集注》载:“白头翁处处有之,近根处有白茸,状如白头老翁,故以为名。”所以从古到今就有多种根部有白毛茸的植物混作白头翁,这就造成了白头翁药材来源达20种以上,分属于毛茛科、蔷薇科、石竹科、菊科等不同科的植物。

  有的药材品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品种发生了变迁。如始载于《名医别录》的白附子历代本草均为毛莨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而近代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用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根作白附子用,两者疗效不同,如何变迁的,尚待深入研究。

  一药多基原情况较为普遍。《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的常用中药不少来源于2个、3个、4个、5个甚至6个种(如石决明),有的中医药甚至来源于不同科(如小通草等)或同科不同属(如老鹳草、水蛭等)的数种动、植物,造成中药质量控制困难。

  当前中药材的真伪问题十分突出,一些常用中药出现了伪品、混品或掺伪品。除历史根源外,究其原因还有:

  1、 误种、误采、误收、误售、误用。如种大黄时误种为藏边大黄、河套大黄;将金钱草(过路黄)误采为风寒草(聚花过路黄);市场上曾大量出售十字花科芫菁的种子,以其充菟丝子;以丝石竹的根充桔梗;以参薯的块茎充山药;在山西、四川、江西、湖北还曾出现把有剧毒的小檗科桃儿七误作龙胆,以致造成中毒死亡或致残事件等。

  2、 一些名称相近或外形相似或基原相近的品种之间产生混乱。如防己商品中粉防己、广防己、汉防己、木防己名称或使用相混,广防己为马兜铃科植物,含马兜铃酸,只有防己科防己才可提制“汉肌松”原料。以滇枣仁充酸枣仁,川射干充射干等。

  3、 个别人有意作假,以假充真。如金钱白花蛇,有用银环蛇的成蛇纵剖成条,接上其他小蛇头盘成小盘者,有用其他带环纹的幼蛇伪充者,甚至有用其他幼蛇在蛇身上用白色油漆画出环纹伪充正品;有用马铃薯片加工伪充白附片;用其他动物的皮(如马皮)熬制的胶充阿胶等。

  中药的质量优劣,是关系到临床疗效和中药国际化的大问题,质量是中药的生命。在大部分药材还处于初级运用的中国,药材的鉴定需求相对分散,这样就要求鉴定仅能使用较小的鉴定技术成本才能达到市场的需求,但现实情况却无法满足,而要目前的正规的鉴定包括基原(来源)鉴定法、性状鉴定法、显微鉴定法、理化鉴定法、生物鉴定法,这五大鉴定法明显只能由企业来完成,因此归根结底中药的运用必要从最初级的运用进入高级运用才能有效避免一直以来中药鉴定不足的窘境,也会避免伪品假货在市场横行。

赚钱药材微信公众号

本文标题:伪劣中药材横行谁之过?

本文链接:http://www.zqycw.com/yczx/1686.html

相关文章:

栏目分类

Copyright © 2012-2028 赚钱药材网 版权所有

晋ICP备2023017241号 鲁公网安备 3707860237083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