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必背方剂120首,方剂学必背方剂120首视频
方剂学-按出处分类(金匮要略2)
方歌:大柴胡汤用大黄,芩枳夏芍枣生姜,少阳阳明同合病,和解攻里效力彰。肾气丸 组成: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功用:补肾助阳。主治:肾阳不足证。
痰饮呕吐。胸闷不渴,舌苔白。出处 《金匮要略》重要文献摘要 原书主治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
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二人笑大肚。 大陷胸汤《伤寒论》:大陷胸汤谁大笑。 温下剂 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皇子细心。 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黄夫人炒姜。/为姜大人附子干杯。 三物备急丸《金匮要略》:三物备急黄豆浆。
清热燥湿方整理——中西医结合《方剂学》
方解:本方以茵陈为主药,清湿热,利肝胆;栀子清泄三焦湿热;大黄荡涤肠胃瘀热。三药均味苦性寒,清热利湿,使湿从二便排泄,故为肝胆湿热的常用方剂。
白虎加苍术汤 湿温身重汗出多,方加苍术湿热减。竹叶石膏汤 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甘草承;再加粳米同煎服,清热益气津自生。清营凉血 清营汤 清营汤治热传营,身热燥渴眠不宁;犀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更护阴。
清热解毒方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适用于热毒、温毒、瘟疫之证。常见烦燥狂乱,头面红肿、痈肿疮毒等证。多由连 翘、双花、地丁、公英、板兰根、黄连、黄柏等清热解毒药为主组成方剂。常用方如五味消毒饮。
方解:本方为祛痰基本方。方中半夏辛温而燥,最善燥湿化痰,且能降逆止呕,变主药;辅以橘红理气,燥湿化痰,使气顺痰消;佐以茯苓健脾渗湿,使湿无所聚;使以甘草和中健脾。诸药合用共奏燥湿和中,理气化痰之功。
中医考研方剂学部分方剂方歌
1、方剂最精华和快捷的,就是背方歌!读熟的基础上,尝试背诵,不追求速度和数量,但是要达到每一首都”熟练、连贯、准确”。熟练:提到方歌名称,就能对应上是哪一首,在哪个章节、什么分类。
2、导赤散: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般攻,口糜淋痛小肠火,引热同归小便中。 5 左金丸:左金茱连六一九,肝经火郁吐吞酸,再加芍药名御。 50. 龙胆泻肝汤: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能排。
3、三拗汤 三拗汤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低。华盖散 华盖麻杏紫苏子,茯苓陈草桑白皮;风寒束肺痰不爽,急宜煎服莫迟疑。麻黄加术汤 麻黄汤中加白术,湿困身疼总能医。麻杏苡甘汤 还有麻杏苡甘剂,风湿发热亦可祛。
4、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止嗽散止嗽散用百部宛,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5、麻黄汤――麻子炒杏仁――(麻黄,桂枝,炙甘草,杏仁)。桂枝汤――大嫂炒姜汁――(大枣3枚、芍药9g、甘草9g、生姜9g、桂枝9g)。
6、但最近几年也涉及到第6版的内容。《中医中药学》:以第7版教材为主(必备)。
本文标题:方剂学必背方剂120首,方剂学必背方剂120首视频
本文链接:http://www.zqycw.com/yczz/baishu/54873.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