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除湿功效的中药材,健脾除湿的中成药有哪些功效的区别
湿气重吃什么中草药最好
1、茯苓 茯苓,曾被慈禧太后当作养生益寿的要药,不但自己常食用,还将茯苓制成茯苓饼,赏赐给大臣。茯苓味甘淡,性平,人心、脾、肝、肾经,具有健脾和胃、补脑健身、利水渗湿、宁心安神等功效,被誉为中药“八珍”之一。
2、黄连 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或同属植物的根茎。黄连为泻火解毒要药,对热病高热、心火亢盛,有良好疗效,常配合山栀、连翘等同用;对于血热妄行,可配伍黄芩、大黄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配伍赤芍、丹皮等药同用。
3、祛除湿气的中药材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
4、红豆薏米汤、鲤鱼、赤小豆、金针菜、莴苣、薏米、扁豆、冬瓜、海带等。还有些中药:花旗参: 吃得过多生冷食物,引致脾虚,可喝花旗参茶,具健脾益胃之效。荷 叶: 取自荷花之新鲜叶片,晒干使用。
5、中医认为甘草会拥有着健脾补中的效果,所以就能够有效去除体内的湿气。如果可以和生姜一起搭配,这自然就能够有效祛除寒湿,可以避免还是停留在腰部。白术 这种中药材会拥有健脾益气的作用,而且性质比较温和。
除湿健脾中药方剂
茯苓补脾渗湿 茯苓性平,味甘,淡,归心,脾,肾经,是利水消肿要药,能健脾渗湿而止泻,尤其适用于脾虚湿盛泄泻者,且茯苓味甘,入脾经,能健脾补中,常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脾虚水肿等症。
健脾祛湿汤是一剂中药方剂,主要功效用于脾虚湿郁带下。可加川续断、怀牛膝补肝肾,强筋骨。此外,服药期间,忌食辛辣之品。
食欲不振、水肿等。其中太子参具有补气养阴,改善脾虚质的作用;白术和茯苓则能健脾益胃,祛湿利水;陈皮则能理气开胃,化湿行气;半夏则能止泻宁心。因此,太子参健脾祛湿汤配方可作为一种辅助治疗脾虚湿困型病症的中药方剂。
除湿健脾中药方剂 除湿蠲痛汤 【别名】除热蠲痛汤(《金匮翼》卷六)、除湿捐痹汤(《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三)。
健脾祛湿汤就属于比较现代的中药方剂,由白术15克,茯苓15克,山药30克,草蔻10克,生薏米30克,生扁豆30克,萆解10克,枳壳15克,黄柏15克,芡实15克,桂枝10克,花粉10克组成,用水煎服,有健脾和胃、清热祛湿的功效。
薏苡仁健脾利湿用法 取薏苡仁50克,新鲜山药150克,将山药去皮,洗净,切块,薏苡仁淘洗干净,与山药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共煮成粥。每日早,晚温热食用。
治疗健脾祛湿中药方剂有什么
1、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 养胃 ,久服轻身益气。
2、补脾胃去寒湿的中药方 益母草、丹参、川芎、郁金、赤芍、桃仁、红花、当归、延胡索、三棱、莪术、刘寄奴、水蛭可降全血度。乳香、没药、三棱、莪水、桃仁、山楂、郁金、刘寄奴可降 血液 粘滞性。
3、六君子汤 该药方由人参 9克、茯苓9克、白术9克、炙甘草6克、陈皮3克、半夏5克组成,使用时加入大枣与生姜煎服,有祛湿化痰、健脾补气的效果,可以调理慢性胃炎等脾胃虚弱的症状。
4、健脾祛湿汤是一剂中药方剂,主要功效用于脾虚湿郁带下。可加川续断、怀牛膝补肝肾,强筋骨。此外,服药期间,忌食辛辣之品。
5、除湿健脾中药方剂 除湿蠲痛汤 【别名】除热蠲痛汤(《金匮翼》卷六)、除湿捐痹汤(《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三)。
祛除体内湿气有哪些中药材?
金钱草1牛膝1薏苡仁30、山药1白术1茯苓1防风10剂。
茯苓 茯苓,曾被慈禧太后当作养生益寿的要药,不但自己常食用,还将茯苓制成茯苓饼,赏赐给大臣。茯苓味甘淡,性平,人心、脾、肝、肾经,具有健脾和胃、补脑健身、利水渗湿、宁心安神等功效,被誉为中药“八珍”之一。
去除湿气不单单有泡水,还有药食同源的中药材。薏米。在日常生活中,薏米是非常常见的,尤其是南方的小伙伴,家里煲汤经常会放薏米,问妈妈,答案永远是这是一个好东西,可以去除身体上的湿气。
祛湿排毒中药五指毛桃 五指毛桃食药兼之,在众多祛湿食材中它的补虚作用较强,又能补脾肺之气,中医认为它能健脾补气、养胃祛湿。
有效除湿的中草药有什么
1、茯苓 茯苓,曾被慈禧太后当作养生益寿的要药,不但自己常食用,还将茯苓制成茯苓饼,赏赐给大臣。茯苓味甘淡,性平,人心、脾、肝、肾经,具有健脾和胃、补脑健身、利水渗湿、宁心安神等功效,被誉为中药“八珍”之一。
2、白茯苓:白茯苓有健脾胃和利水渗湿之功效,是我国古代中医推荐的除湿之圣药,尤其适合皮肤湿疹患者经常食用,最常见的吃法就是用白茯苓煲汤。薏米:薏米是药食兼用的利水消肿及健脾祛湿良药,可煮成薏米粥或薏米糖水食用。
3、祛湿的中药有人参健脾丸、龙胆泻肝丸、香砂六君丸和参苓白术散等药物。
4、茯苓 味甘性平,归心脾肾经有利水渗湿,宁心安神的功效,除了祛湿之外还能治心神不宁,心悸失眠。02 砂仁 味辛性温,有化湿行气,理气安胎,止呕止泻的功效,除了祛湿之外还能治脾胃不和,胎动。
5、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黄芩清热燥湿作用颇强,对湿温发热,可与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应用;对湿热泻痢、腹痛,又常与白芍、葛根、甘草同用;对于湿热蕴结所致的黄疸,可与绵茵陈、栀子、淡竹叶等同用。
舒肝化瘀健脾祛湿,七种疏肝健脾中成药
金参疏肝胶囊——具有益气养阴,健脾疏肝,清利湿热,活血化瘀的功效。本方主要成份由黄芪、猪胆粉、水牛角浓缩粉、柴胡、白花蛇舌草、枳壳、五味子、女贞子、虎杖、鸡内金、丹参、郁金组成。
种清热化湿健脾的中成药 平胃丸 平胃散有着很好的燥湿健脾的功效,其主要治疗因为湿邪过盛导致的脾胃运化失常,感觉不到饥饿感,胃胀导致恶心呕吐,胃酸倒流。临床主要用于 胃炎,食欲不振 时使用。
健脾祛湿最强的中成药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是一个常见的非处方药品,主要是用于祛风除湿,同时具有健脾养胃的功效,对湿气比较重的朋友来说有非常大的帮助。
这么全啊,七叶神安片就是疏肝解郁效果不好,其他的符合。安神补心丸倒有点符合就是健脾益气的作用又不好。安神胶囊也基本符合可惜活血化瘀又不厉害,真不知道到底什么符合你的要求。
二妙丸 二妙丸主要由苍术、黄柏组成,苍术有着健脾祛湿的功效,黄柏就是苦寒之物有着很好的清热燥湿的功效,两药一起使用治疗湿邪化热导致的脾胃不和引起的食欲不振,还有热邪太过导致皮肤出现红肿及丹毒。
逍遥丸 功能主治:逍遥丸具有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的功效,可以用于缓解肝郁脾虚引起的头晕目眩、食欲减退、郁闷不舒、胸胁胀痛等不适。治疗疾病:逍遥丸有疏肝解郁,养血健脾的作用,是调肝养血的代表方。
本文标题:健脾除湿功效的中药材,健脾除湿的中成药有哪些功效的区别
本文链接:http://www.zqycw.com/yczz/dangshen/21005.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