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岱黄种植技术,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学:中药大黄是什么
1、大黄是我国的四大中药之一,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 270 年我国就开始使用了大黄这种药材,公元前 144 年大黄开始运往国外,近几百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大黄主要出口国。
2、抗菌及抗病毒实验证明,大黄煎剂对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痢疾杆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鼠疫杆菌、白喉杆菌、人结核杆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对金葡菌的作用较强。
3、大黄是一种中药,属于攻下药。大黄药来源于唇形科香薷属植物大黄药,是云南苗族地区常用药。大黄药药性凉,味道辛。大黄药的主要成分是挥发油。食用大黄注意事项:使用中药时,需要中医进行辨证,合理应用。
4、大黄是多种蓼科大黄属的多年生植物的合称,也是中药材的名称。在中国地区的文献里,“大黄”指的往往是马蹄大黄。在中国,大黄主要作药用,但在欧洲及中东,他们的大黄往往指另外几个作食用的大黄属品种,茎红色。
大黄种植有哪些病虫害?怎么防治?
危害大黄的主要病害有:轮纹病、炭疽 病、霜霉病、根腐病及虫害斜纹夜蛾、大黄拟守瓜等。病害防治 1& #40;轮纹病 从幼苗出土至收获前均能发生。发病重时常致叶片枯死。
大黄主要病害有根腐病、大黄轮纹病、疮痂病、大黄炭疽病和大黄霜霉病等。(1)根腐病 常在收获的当年或前一年7~8月高温、高湿的情况下易发病,潮湿和连作的地块发病最重。
危害大黄主要的病害有:轮纹病、炭疽病、霜霉病、根腐病。虫害有:斜纹夜蛾、大黄拟守瓜等等。病害及防治:(1)轮纹病 病叶上的病斑近圆形,红褐色,有同心轮纹,严重时叶片枯死。
主要病害有根腐病、大黄轮纹病、疮痂病、大黄炭疽病和大黄霜霉病等;大黄虫害主要有蓼金花虫、酸模叶甲、蓼蓝齿胫叶甲、斜纹夜蛾、甘蓝夜蛾、大灰象甲、金龟子、蚜虫等。
大叶黄杨常见的病虫害以及防治方法:病害:白粉病 危害大叶黄杨叶片,被害植株叶片表现皱缩畸形,影响生长。白粉病多分布于大叶黄杨的叶正面,少有生长在叶背面的,单个病斑圆形,白色病斑扩大相互愈合之后不规则。
当田间出现枯萎病零星病株时,可用50%多菌灵或50%敌克松500倍液加少量磷酸二氢钾对病株及周围健株进行灌根,每株灌药500g,连续2-3次,以防病害蔓延。地黄病毒病 又称花叶病,4月下旬始发,5-6月严重。
各种药材种植方法
1、选地。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保水保肥能力强、富含腐殖质、排水条件好且具有一定灌概条件的壤土或沙壤土地块种植。整地施肥。
2、但有些中药如人参、黄莲等喜生长在含腐殖质丰富的森林腐殖土中;白术、贝母、肉桂、栀子等喜在酸性或微酸性土壤中生长;枸杞、甘草、北沙参等喜在碱性土中生长;蔓荆子、北沙参等喜在河边沙滩上生长。
3、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气候纬度,土壤条件选择适合种植的中药材品种。深耕土壤,填埋基肥。
4、中草药的种植之黄芪 生长习性 黄芪适应性很强,一般土壤都能种植,耐旱、耐寒,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地丰产。种植方法 春、夏、秋均可播种,播种前将种子浸于温水中,6个小时后将种子捞出放在盆内,而后播种。
大黄是什么科植物
大黄是多种蓼科大黄属的多年生植物的合称,也是中药材的名称。在中国地区的文献里,“大黄”指的往往是马蹄大黄。
大黄是多种蓼科大黄属的多年生植物的合称,在我国部分地区,大黄往往是指马蹄大黄,根茎粗壮,基生叶宽大,有粗壮的肉质长柄,叶片呈宽心形或者近圆形,花序为大圆锥状,并且大黄喜冷凉气候,有一定的耐寒性,不耐高温。
大黄的生长发育特性:大黄为蓼科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适生于海拔2000~4000m的高寒冷凉地区。其年平均温度在10℃左右,无霜期90~130d;相对湿度50%~70%;土层深厚,腐殖质较丰富的中性或微酸性的黑砂壤土为好。
大黄是多种蓼科大黄属的多年生植物的合称,也是中药材的名称。药用大黄 又名:南大黄。年生高大草本,高5米左右。茎直立,疏被短柔毛,节处较密。
大黄(Rheum palmatum L.) 别名葵叶大黄、北大黄、天水大黄。为蓼科多年生高大草本。主产我国甘肃、青海、西藏;此外,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及陕西也有少量生产。野生、栽培或半栽培,产量甚大。为常用中药和重要出口商品。
中药材种植实施方案
1、群众参与。农户土地入股,变股东。农户出工,变员工。农户监督,变监理。带贫减贫机制。引流社会资本,吸引乡贤智力,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收益按合作社:社员:村集体=(大致一个数据6:3:1)。
2、种植 根状茎繁殖:于10月份上旬或3月份下旬边收获边分栽。
3、有补助,详细见蒙城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蒙城县2010年中药材种植实施方案的通知 县财政拿出一定资金用于鼓励中药材的发展。
4、四是大生态与大健康相结合。促进绿色与健康相得益彰。2017年大健康医药产业重点工程累计完成投资780亿元,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达650万亩,产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五是大生态与大开放相结合。
本文标题:中药材岱黄种植技术,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本文链接:http://www.zqycw.com/yczz/sanqi/33207.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