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利水药大全,常用利水药大全名称
有哪些中药属于利水渗湿药?
1、[功用]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疮痈。[用法]9~30克。猪苓 [性味]甘、淡。[功用]利水渗湿:用于水湿内停之水肿尿少、水泻、白带过多等症。治水肿常配茯苓、泽泻、白术。
2、茯苓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心,脾,肾经。药性特点:茯苓味甘,淡,性平,甘补淡渗,性平和缓。既能利水渗湿,又能健脾安神。饭水湿内停及脾虚都常用,亦治心神不安。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3、茵陈清湿热 茵陈性微寒,味苦,辛,归脾,胃,肝,胆经,能清湿热,退黄疸,去肥胖,用于湿热蕴藉型肥胖及黄疸尿少,湿疮瘙痒和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4、主要用于湿热水肿、小便不利、湿热黄疸、赤白带下、湿热泻痢,湿温暑温等证。常用药有泽泻、车前子、车前草、滑石、木通、通草、萆薢、冬瓜皮、茵陈蒿、赤小豆、灯心草、地肤子、木防己、玉米须、鸭跖草等。
常用的利水药有哪些?
1、常用利尿中草药有车前、泽泻、茯苓、猪苓、木通、白术、扁蓄、半边莲等。(1)车前为车前科车前属的车前,以种子和全草入药。主要用于小便不利、尿少、肾炎水肿、支气管炎等。
2、日常应用:猪苓(去皮),茯苓,阿胶,泽泻,滑石(碎)各30克,以水4升,先煮4味,去渣,将阿胶溶于其中,温服,每日3次,功能滋阴,清热,利水,用于血淋,尿血涩痛,并有舌红,口渴,心烦等阴虚证候者。
3、茯苓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心,脾,肾经。药性特点:茯苓味甘,淡,性平,甘补淡渗,性平和缓。既能利水渗湿,又能健脾安神。饭水湿内停及脾虚都常用,亦治心神不安。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4、我国常用的中草药利尿药有:茯苓、猪苓、泽泻、木通、白术、车前子与车前草、扁蓄、半边莲等。临床常用利尿药按药效强度可分为3类:(1)高效利尿药速尿、利尿酸、丁苯氧酸、苯吡磺苯酸、氯苯唑胺等。
5、热毒等病证。日常应用:治疗水肿,胀满,泄泻,赤小豆为健脾利水之要药,如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治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即取其利水除湿之功;常服赤小豆粥,赤小豆汤,有利于轻身减肥,或配伍其他减肥中药煎服。
6、猪苓:6~12克。性平,利水作用强于茯苓,但无补脾作用。其成分猪苓多糖有一定抗癌作用。泽泻:9~15克。甘寒,利水渗湿,消饮退肿,并可泄热。车前子:9~15克。甘寒,利尿,泄热,并可明目。木通:3~12克。
利水渗湿药分哪几类各举一例
1、泽泻 性味归经:甘,淡,寒。归膀胱,肾经。药性特点:泽泻甘淡渗湿,性寒泻热,入膀胱经,有利水渗湿,泻热之功,用于湿邪或湿热下注膀胱,入肾经,泻肾中相火,治肾阴虚腰痛,遗精等症。
2、茯苓【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安神。薏苡仁【功效】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清热排脓。猪苓【功效】利水渗湿。泽泻【功效】利水渗湿,泄热。车前子【功效】利水通淋,渗湿止泻,明目,清肺化痰。
3、根据药性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利水渗湿药、清热利湿药和利水通淋药3类。①利水渗湿药。主要用于脾不健运,水湿停留,肾及膀胱气化不行所致的水肿小便不利,痰饮眩悸以及水走大肠引起的水湿泄泻等证。
4、泽泻 [性味]甘、淡、寒。[功用](1)利水渗湿:用于水湿内停之尿少、水肿、泻痢及湿热淋浊等证。治胃内停水常配白术。治尿道涩痛、小便不利常配木通、茯苓。(2)清泻肾火:用于阴虚火旺诸证。[用法]3~9克。
5、茵陈清湿热 茵陈性微寒,味苦,辛,归脾,胃,肝,胆经,能清湿热,退黄疸,去肥胖,用于湿热蕴藉型肥胖及黄疸尿少,湿疮瘙痒和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利水渗湿药有哪些
猪苓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肾,膀胱经。药性特点:猪苓甘淡渗湿性质平和,凡水肿湿滞均可使用,其利水渗湿之功略胜于茯苓,但无补益作用,易耗阴液,无湿者不宜使用。功效:利水渗湿。
[功用]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疮痈。[用法]9~30克。猪苓 [性味]甘、淡。[功用]利水渗湿:用于水湿内停之水肿尿少、水泻、白带过多等症。治水肿常配茯苓、泽泻、白术。
茵陈清湿热 茵陈性微寒,味苦,辛,归脾,胃,肝,胆经,能清湿热,退黄疸,去肥胖,用于湿热蕴藉型肥胖及黄疸尿少,湿疮瘙痒和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利水渗湿药 渗湿利水药甘淡,通利水肿和尿淋;退湿退黄有功效,痰饮泻运不适症;耗伤津液又亏阴,肾虚之重莫轻用。1 利水消肿药 利水消肿便不利,泄泻痰饮适应症;泽泻葫芦大腹皮,蝼蛄荠菜薏苡仁。
利湿药的利湿药分类
若患者脾胃湿热,可以用些健脾化湿的药物。容易腹泻的人,饭后分清化浊的力量差,因为是脾虚有湿,可用参苓白术散。
症见身热、心烦、口渴、小便不利、或呕吐泻泄等,代表方剂如六一散。淡渗利湿 用甘淡渗湿药物使湿邪从小便排出的方法。适用于水湿壅盛所致的泄泻清稀、小便不利、水肿、舌苔白、脉濡等症。
祛风湿药 6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消痰水,治骨鲠。6防己:祛风湿,止痛,利水。主治热痹。6秦艽: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利湿退黄。主治热痹。70.徐长卿:祛风止痛,活血通络,止痒,解蛇毒。
利湿药,以通利水道、渗泄水湿为主要作用的一类中药。药物性平,甘淡渗泄。主入膀胱、脾、肾经。
利水消肿中药配方有哪些?
可单用本品煮粥喝,或配伍羌活,独活,防风,白术等,如薏苡仁散;且本品性凉,还能清热排脓,用治肺痈,肠痈。3 猪苓 性能:甘,淡,平,归肾,膀胱经。
【方二】四苓散 【出处】《方剂学》【组成】猪苓9克,泽泻9克,白术9克,茯苓9克。【功用】渗湿利水。【主治】水肿。【方解】方以茯苓、猪苓、白术、泽泻利水渗湿,上药合用,共奏利水消肿之功。
中医认为,黄瓜具有清热利水,解毒消肿的功效,所以常吃可以生津止渴,还可以治疗咽喉肿痛等病症。同样赤小豆、冬瓜皮、薏苡仁、玉米须、茯苓、猪苓等也都是利水消肿,清热解毒中药。
利水消肿作用,常用治下肢浮肿,心悸气短之心衰患者吗,多配黄芪,葶苈子等。亦能祛风湿,强筋骨,常用治风寒湿痹,腰膝酸软之肝肾不足者,此外,本品有毒,不宜多用或久用,不能与地高辛等强心苷类药同用。
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安胎;淫羊藿:祛风湿,补肾壮阳;芡实: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金樱子:固精缩尿;络石藤:祛风通络,凉血消肿;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瓦楞子: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
麻黄、香薷、茯苓、薏苡仁、猪苓、泽泻:利水消肿(风水水肿)白芷、细辛、天花粉:消肿排脓 夏枯草、蒲公英:散结消肿 牛蒡子:解毒消肿 山豆根:利咽消肿 太多了,能说的具体些吗。
本文标题:常用利水药大全,常用利水药大全名称
本文链接:http://www.zqycw.com/yczz/sanqi/67267.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