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歌:桑白皮汤痰热疗,芩连山栀将火扫; 苏子杏仁降肺逆,贝母半夏用之巧。这是一首中药方哥。【组成】桑白皮半夏 苏子 杏仁 贝母 山栀 黄芩 黄连各4克 【用法】上药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320毫升,通口服。【功用】清肺降气,化痰止嗽。
【来源】《景岳全书》【组成】桑白皮半夏 苏子 杏仁 贝母 山栀 黄芩 黄连各4克【用法】上药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320毫升,通口服。【功用】清肺降气,化痰止嗽。【主治】肺经热甚,喘嗽痰多。【方歌】桑白皮汤痰热了,芩连山栀将火扫; 苏子杏仁降肺逆,贝母半夏用之巧。
【方歌】清金化痰黄芩栀, 桔梗麦冬桑贝知 ,瓜蒌橘红茯苓草 ,痰火犯肺咳嗽止。【方 解】方中橘红理气化痰,使气顺则痰降;茯苓健脾利湿,湿去则痰 自消;更以瓜蒌仁、贝母、桔梗清热涤痰,宽胸开结;麦冬、知母养阴清热,润 肺止咳;黄芩、栀子、桑白皮清泻肺火,甘草补土而和中。
桑白皮汤半夏苏,杏仁贝母芩连栀,清泄痰热病根除,痰热郁肺喘可治。黛蛤散清肝化痰,咳逆痰粘胸胁胀,验方屡经临床推。加减泻白散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参茯青陈五味入,加减泻白方名立。平喘固本为验方,参味冬虫胡桃香,磁坎苏款夏橘红,补肺纳肾化痰良。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有8味重要组成,包括麻黄6克,连翘9克,杏仁9克,赤小豆30克,大枣12枚,桑白皮10克,生姜6克,甘草6克。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的方歌是:麻黄连翘赤小豆,桑白杏草姜枣凑, 宣肺消湿肿,湿热兼表黄疸瘳。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出自《伤寒论》 ,用法为水煎分三次温服。
1、另外,也有部分中医教材将《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视为四大经典。目前采用前者的说法更为广泛。同时,中医界还存在所谓的“四小经典”,即《医学三字经》、《濒湖脉学》、《药性歌括》、《汤头歌诀》。对于初学者而言,建议从四小经典入手,逐步深入,再接触四大经典。
2、学术界普遍接受的四大经典包括:《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然而,对于四小经典,存在一定的差异。
3、中医四大经典是:《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四小经典是:《医学三字经》、《医学入门》、《雷公药性赋》、《汤头歌诀》。详细解释:中医四大经典: 《黄帝内经》:是中医现存最早的经典著作,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
《汤头歌诀》有很多版本,其中比较受欢迎的是1961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汤头歌诀白话解》。该书由清代著名医家汪昂编著,将组成、功用、主治等用韵语编成诗歌赋体,言简意赅,并附有较详明的注释,有助于读者学习和理解。
《汤头歌诀》是清代汪昂撰古代医方著作。共一卷。刊于1694年。书中选录中医常用方剂300余方,分为补益、发表、攻里、涌吐等20类。以七言歌诀的形式加以归纳和概括。并于每方附有简要注释,便于初学习诵,是一部流传较广的方剂学著作。
中医汤头歌诀顺口溜 清经散,两地汤,定经汤,固本止崩汤,安奠二天汤,养精种玉汤,开郁种玉。清经散用大熟地,白芍茯苓地骨皮。青蒿丹皮炒盐柏,滋水泄火损而益。傅氏女科清经散,芍药丹皮茯苓掺,蒿地黄柏地骨皮,血热经多功效赞。辛温解表剂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中医汤头歌诀顺口溜:海藏妊娠六合汤,四物为君妙义长。伤寒表虚地骨桂,表实细辛兼麻黄。少阳柴胡黄芩入,阳明石膏知母藏。小便不利加苓泻,不眠黄芩栀子良。风湿防风与苍术,温毒发斑升翘长。胎动血漏名胶艾,虚痞朴实颇相当。脉沉寒厥亦桂附,便秘蓄血桃仁黄。安胎养血先为主,余因各症细参详。
脾虚、积食的孩子,有哪些表现?有哪些食物千万不能给宝宝吃? 1、当孩子积食的时候,会胃口不佳,并且食欲不振,平时会变得不爱吃饭,并且在吃了一些东西之后,就会有明显的消化不良的表现。另外就是孩子的大便会...
我有一批蚂蝗能卖多少钱一斤? 例如采摘季节、采摘地点、市场供求情况等等。一般来说,蚂蝗的售价在每斤10元至30元不等。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您要将蚂蝗进行销售,必须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卫生标准。一些地区...
感冒、伤风、伤寒三者有什么区别? 1、通俗的讲(用白话讲),两者的区别在于:风寒感冒,其起因通常是劳累,没休息好,再加上吹风或受凉。风寒感冒通常秋冬发生比较多。风寒感冒属于太阳经症,太阳开机受阻。其特...
泽兰的功效与作用,可镇定安神增强体质还能解毒消肿 1、泽兰在每年的6~8月开花,开出来的花大多数都是蓝紫色,很少有白色,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而且泽兰的功效与作用有很多,适量的食用泽兰,可以起到镇定安神...
这个是野生天麻吗? 您好,根据您提供的图片,该植物很可能是野生天麻。 由于野生天麻的生长环境和加工方式不同,其外观可能会呈现不同的色泽和形态。 虽然仅凭图片难以100%确定,但只要购买渠道正规,您大可...
2022-5-2全蝎治疗神经性头痛、呕吐、痉挛性咳嗽、胃痛 1、治疗神经性头痛,可选用全蝎(炒)30g、地龙90g、甘草90g、荆芥穗15g,共为细末,每次3g,1日1次。本方功效祛风止痛,主治神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