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要方剂包括熟附子9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补骨脂15克,肉豆蔻6克,五味子和吴茱萸各3克,厚朴10克,山药30克,干姜6克,砂仁6克,黄柏炭9克,陈皮10克,甘草6克。
2、附子理中汤的组成。附子理中汤的主要成分包括附子、人参、白术、甘草和干姜。这些药材都是中医临床上常用的药材,具有温阳散寒、补气健脾的作用。附子理中汤的功效。附子理中汤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寒、腹痛喜温喜按、呕吐腹泻等症状。它能够温中散寒,恢复脾胃功能,缓解腹部疼痛,改善消化系统的症状。
3、茯苓:茯苓性味甘淡,平,可利尿,具有祛湿作用;芍药:芍药性味苦酸、微寒,有缓急止痛、滋润筋脉的作用,并可中和附子燥热;人参:人参有温补阳气的作用,有温补脾阳、祛寒湿之效。
4、出自《眼科临症笔记》。【组成】药材包括人参2钱,干姜1钱,白术1钱,细辛5分,甘草1钱,葱白1寸,大枣1枚。【主治】针对瞑目症,表现特征为二目不疼不肿,紧闭难睁,同时伴有头晕神昏的症状。【用法】煎煮药材后服用。另外,准备牙皂、镜砂、明矾各等分,研磨成粉末,与煎好的药液混合服用。
5、附子理中汤的配方为:人参、白术、干姜(炮)、附子(炮.去皮脐),各二钱;炙甘草,一钱。黄连9克。将上述药材加入两杯水中,再加入五片生姜,煎至一杯,饭前服用。另外,一钱相当于72克,这意味着一天内可以服用一次。中脘穴位于腹白线上,即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的位置。
6、附子理中汤是中医经典方剂,是由附子、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五味药组成。附子可以挽救元阳,人参可以大补元气,干姜可以温煦中阳,白术、甘草可以补益中气,五个药配合的精确干练,先天后天之本都兼顾到,共同起到回阳救逆、补气温中的功效。
【组成】药材包括人参2钱,干姜1钱,白术1钱,细辛5分,甘草1钱,葱白1寸,大枣1枚。【主治】针对瞑目症,表现特征为二目不疼不肿,紧闭难睁,同时伴有头晕神昏的症状。【用法】煎煮药材后服用。另外,准备牙皂、镜砂、明矾各等分,研磨成粉末,与煎好的药液混合服用。
然而,也有部分患者表现为阴盛逼阳于外而口臭。这种情况下,需用大剂附子理中汤加味治疗。附子理中汤具有温中祛寒、益气健脾的功效,加附子等辛热药物,可温阳散寒,使被阴邪所迫的阳气得以回归,从而消除口臭。判断患者是阳症还是阴症,并非仅凭口臭一症,还需结合全身症状进行综合判断。
属阴阳两虚者用小建中汤,为温润法(黄芪建中汤、当归建中汤亦属此列);理中汤及其衍化方(附子理中、桂附理中则温中之力更强)为代表方,若小建中汤证误用理中汤则温燥伤阴;若该用理中汤反错投小建中汤,则柔润恋寒湿。
若治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大便溏泻者,常配伍党参、干姜、炙甘草等,即理中汤。在彭子益的“轴轮理论”中,理中汤乃“以轴运轮”法之基础方,也是固护后天之本第一方。若治脾虚泄泻,脾肺两虚者,常配伍人参、茯苓、陈皮等,即参苓白术散、七味白术散等方。乃“培土生金”之代表方,值得学习。
同样,理中汤误用于香砂养胃丸症,则不能健脾袪湿、和胃畅中、芳香化浊、消胀除满。临症当辨析无疑而后用之,方能药症合拍,共奏温中散寒、补益脾胃之功。 药方 方一 高良姜30克,粳米50克。先用高良姜加适量的水,在沙罐内煎取药汁; 再用药汁和粳米煮粥,空腹食之。1日1次,连服3--7天。
附子理中汤主之。太阴腹满时痛便硬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少阴舌干、口燥、津不到咽者。人参白虎汤主之。少阴发热而恶寒。脉沉而迟者。麻黄附子细辛汤。助阳而汗之。厥阴舌卷囊缩。脉沉而弦者。为毒气藏。脉沉而短者。用承气汤下之。若厥冷、耳聋、囊缩、脉沉而弦者。少阴两感、不治之症也。
1、【方义发微】芎归理中汤由理中汤与芎归饮二方相合而成,一方面温中健脾以补虚散寒;另一方面补血活血以补损祛瘀。素体中阳不足,脾失健运,故久利不止时腹冷痛。加之产后气血损伤而现气短、乏力、面白少华等症。
2、附子理中汤:此方剂由附子、干姜、白术和甘草等组成,特别适用于阳虚和寒湿痹阻型手脚麻木的患者。它通过温阳散寒、祛湿通络的作用,帮助患者缓解手脚麻木的症状。 参附建脾汤:此方剂由黄参、附子、白术、茯苓及炙甘草等组成,适用于气虚及脾肾阳虚型手脚麻木的患者。
3、附子理中汤由张仲景的理中汤演变而来,在原有药方基础上增加了附子以增强调理效果。该方由附子、白术、人参、干姜和炙甘草组成,具有温阳散寒补肾、健脾益气燥湿的功效。适当服用可缓解脾肾阳虚引起的畏寒、手脚冰凉、食欲不振等症状。真武汤 真武汤也适用于脾肾阳虚的调理。
4、张仲景在治疗心阳虚方面提供了几种有效的方子。附子理中汤:这个方剂以附子为核心,结合干姜和人参等药材,旨在温阳散寒、补益中气。针对心阳虚引发的寒冷症状,如胸闷和肢冷等,该方具有显著疗效。
胃反流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检查与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呼气试验:在治疗前,建议进行C13或C14呼气试验,以确认是否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治疗方案:若存在感染,应寻求专业消化科医生制定抗幽门螺旋杆菌的四联方案进行治疗。
对于胃酸反流情况较为严重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抑酸类药物进行改善。同时,也可以使用促胃动力的药物进行治疗,以促进胃部蠕动,减少胃酸反流。注意:患者在使用药物期间,务必遵循医生的嘱咐,不可自行乱用药物,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如果确诊是胃酸反流的疾病,可应用抑制胃酸的药物,以及防食管反流的药物,患者的症状绝大部分都会得到明显的改善。
比如枸橼酸莫沙必利片、伊托必利等。在治疗的方面还可以加用胃黏膜保护剂,比如达喜,或者是铋剂,保护胃黏膜。除了药物治疗方面,在生活习惯方面也需要注意,在进食之后需要避免立即平卧,同时尽量少进食辛辣食物,以及甜的或者是咖啡等饮品,因为进食这些东西也会加重胃食管反流。
是附子理中丸吧 人参 白术 干姜(炮) 炙甘草 黑附子(炮) 各3g 为细末,炼蜜和丸,每3g作十丸,每服一丸,水一盏,化开,煎及七分,稍热服,食前。小儿分作二服,大小以意加减。功用:温阳祛寒,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风冷相乘。
熟附片6克(先煎一小时)、党参12克、干姜9克、白术12克、炙甘草6克。以上是这个方子的剂量。 这个方子是治疗脾胃虚寒证的。方以党参补中益气,干姜温中散寒,白术健运脾土;甘草坐镇中州;附片大辛大热,补真火以温阳。中气既立,则清气自升,浊气自降。
附子理中汤由干姜、人参、炒白术、炙甘草、附子组成。最初源于汉代医圣张仲景《伤寒论》所拟的两个方子:四逆汤和理中汤。到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才把两个方子合二为一。
1、【药物组成】炙附子3钱,炮姜3钱,木香3钱,焦槟榔3钱,吴茱萸5钱,枳实3钱,广陈皮3钱,厚朴4钱,丁香3钱,桂心3钱。【处方来源】《医学探骊集》卷五。【方剂主治】陈寒结气,合脾湿凝聚而成绕脐腹痛,大便顺利,脉沉紧者。【用法用量】竹叶1捻为引,水煎服。
2、针对久病不愈,清晨时分脐腹疼痛、肠鸣腹泻的症状,其中腹泻伴随黏液,泻后症状缓解,患者表现为形体寒冷、肢端冷凉,面色苍白,腰膝酸软,舌质淡且胖大,舌苔白滑,脉象沉细无力,中医治疗采用附子理中汤进行加减调整。
3、加减方面,若伴有呕吐恶心,可加丁香、半夏,去良姜、官桂;若出现泻不止,则加苍术、山药;泻多不止则加肉蔻、诃子、附子,去良姜、官桂;若出现虚汗,可加黄耆,去藿香、官桂;若饱闷,可加厚朴、砂仁,去人参、良姜、官桂。理中汤的主治范围包括寒喘,四肢厥冷,脉沉细等症状。
金戈双参酒有用吗 金戈双参酒,一款蕴含人参、海参肽及牡蛎等天然成分的保健药酒,其独特的配方旨在调和气血,固本培元,对于提升身体机能、增强免疫力有着显著效果。无论是日常疲惫的上班族,还是面临肾虚困扰的男...
达芬奇的主要作品有哪些呢? 1、《蒙娜丽莎》:这幅文艺复兴时期的杰作,如今收藏于法国卢浮宫,以其女性神秘的微笑和深邃的眼神展现了当时对女性美的独到理解。 《吉内薇拉·班琪》:这幅1474年在佛罗伦萨创...
白伏岑的功效与作用 白茯苓的功效与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利水渗湿:白茯苓能够治疗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等症状,有助于体内湿气的排出。健脾和胃:对于脾虚湿盛、泄泻等症状,白茯苓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能够改善脾...
胃酸胃胀胃灼热,有齿痕,大便湿黏,手足心偶尔灼热,适合吃什么中成药? 香砂养胃丸:这是一种常用于治疗胃病的中成药,其主要成分包括木香、砂仁、陈皮等,具有和胃止痛、行气化瘀的功效。对于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
神农本草经之菖蒲用方 1、《温病全书》中的菖蒲郁金汤用于清营透热,主伏邪风温。《重庆堂随笔》中,石菖蒲用于治疗情志内伤,气怒成厥之证。《本草纲目》中,石菖蒲用于治疗惊痫。《温热经纬》中的神犀丹等方剂,...
玄天斩灵剑去哪了 韩立的玄天斩灵剑不知去处。在《凡人修仙传仙界篇》中,火虚子和玄天斩灵剑一直没有说去往何处了。虽然玄天斩灵剑飞升的时候被天雷劈断成了两半,算是毁了。这个玄天斩灵剑在灵界也是排名第三的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