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治疗心火不降。心火不降导致火气在上,火气在上,灼伤血脉,所以可以见到吐血,鼻血。这里的吐血感觉也是鼻子里面的血流到口腔所致。脉象是洪大的,重按不空,说明不是虚症。辩证:火气不降,动而上逆,则吐血、衄血。手之三阴,其气主降。脉象洪,洪乃上盛之象。浮多降少,故上盛而洪。
【主治】此方主要针对心下痞疾,表现为按压时有湿润感,且关上脉象浮。病症可能由于心火过盛,无法下行至肾阴而形成。【各家论述】据《古方选注》记载,对于非因排便导致的痞症,若痞症按之虚软,而非实有形体,采用苦寒药物如大黄与黄连,能有效泄去营分和气分的热邪。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认为外感病,如果遇到人体胃阳偏盛之人,外感没有消除,影响了胃腑,胃腑功能紊乱,导致出现燥屎内结,大便干燥,不能排出,导致人体阳气淤积,不能下降。阳明燥金,需要让阳气下降,才可以进一步收藏,不能下降,就会导致阳气过胜,胃肠干燥,导致大便秘结。
都有泻心汤的名称,言只泻胃上之热,不可泻动胃气之意。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治疗心火不足,火气上逆。治法泻心火。生姜泄心汤既有在上之火上逆,也有在下之火下陷,在内之火又复外泄,火气散漫,内必生寒。治法降相火,温中,补中。
1、组成:大黄6克、黄连3克。上二味。用麻沸汤200毫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二次温服。主治: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半夏泻心汤:组成:半夏12克(洗) 、黄芩 、 干姜 、人参 、甘草(炙)、各9克, 黄连3克 、大枣12枚(擘)。
2、半夏泻心汤,出自医生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主要组成:半夏,黄芩,黄连,干姜,人参,炙甘草,大枣。主要功效: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表现为恶心呕吐,容易腹泻,心下痞满,舌苔白腻,脉弦滑。药物分析:得了脾胃病,大多数属于寒热虚实错杂。
3、半夏泻心汤加吴茱萸(或肉桂)主治慢性胃炎伴有泛酸、呕恶。黄连与吴茱萸(或肉桂)的用量比例为2:1。半夏泻心汤加夏枯草主治慢性胃炎伴有头痛、失眠。半夏与夏枯草为对药,具有引阳入阴、解肝经郁热之头痛的功效。半夏泻心汤加藿香三味(藿香、佩兰、砂仁)主治湿浊阻中、气机不利、胃脘不舒。
4、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有半夏、黄连、黄芩、甘草、干姜、人参组成。全方寒热互用以调阴阳,苦辛并举以复升降,补泻兼顾以调虚实,为治疗寒热互结之心下痞经方。现试图从多角度、多效性方面解读该方,探求其作用本质。
5、半夏泻心汤(由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黄连、大枣组成)是《伤寒论》中最为常用的经方之一。经过近年来门诊病历统计,在治疗消化系疾病中,半夏泻心汤应用率有三分之一多。
6、甘草泻心汤是源自《经方配伍用药指南》一书,该书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主编为尚炽昌等人,出版日期为1998年,ISBN号为7-80089-718-4。此方剂的主要成分包括炙甘草12克,黄芩9克,洗净的半夏12克,大枣12枚,黄连3克,干姜9克,以及人参9克。
1、黄连泻心汤出自《云歧子脉诀》,是一种古代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伤寒病症,特别是太阳、少阳两经合病时的狂病症状。以下是关于黄连泻心汤的详细解 方剂成分: 黄连:半两,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 生地黄:半两,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知母:半两,可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2、【别名】泻心汤 【处方】黄连半两,生地黄半两,知母半两,黄芩1钱,甘草半两。【功能主治】伤寒太阳、少阳相合,伏阳上冲,变为狂病。【用法用量】泻心汤(《杂病源流犀烛》)。【摘录】《云歧子脉诀》【处方】大黄1两,黄连1两,甘草5钱。【功能主治】伤寒阳痞,时有热证者。
【组成】此方由大黄10克、黄连5克、黄芩5克组成,以800毫升水煎煮,取250毫升,一次服用。【功效】泻心汤具有泻火解毒、燥湿泄热的功效,适用于邪火炽盛、血行失常导致的吐血、衄血,以及湿热内蕴引发的黄疸、胸痞、烦热、眼目赤肿、口舌生疮、疮疡、心胸烦闷、便秘等症状。
黄连泻心汤源于经典著作《外科真诠》卷上,此方剂具有独特的组成和功效。主要成分包括人参1钱、黄连5分、熟地1两、白芍2钱、远志1钱、麦冬2钱、茯神2钱、银花5钱、公英2钱以及甘草1钱。黄连泻心汤的核心在于大补人体内的水分,并能有效地内疏心火,对于特定病症有所裨益。
方剂成分: 黄连:半两,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 生地黄:半两,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知母:半两,可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黄芩:1钱,具有清热燥湿、凉血解毒的作用。 甘草:半两,调和诸药,同时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的功效。
【答案】:大黄黄连泻心汤由大黄、黄连、黄芩组成,主治关脉浮之热痞证。药用大黄泻营分之热,黄芩、黄连泻气分之热,共奏清热消痞之功。在煎法上,不要求大黄后下,张仲景那时对此方采用的煎煮方法是浸泡法,用沸水泡上5~10分钟取汁服用。
黄连泻心汤从中医的方向有很多成分,各个药名相同,但是剂量和用药不相同。推荐外科正宗的黄连泻心汤,它的成分有黄连、栀子、荆芥、黄芩、连翘、木通、薄荷、牛蒡子、甘草等。
1、黄连泻心汤,出自明代医书《明医指掌》卷五,由黄连、厚朴、干姜、甘草、人参和白芍药构成。其主要针对心下虚痞,按压时疼痛,以及痞满且脉象弦数的症状。制备方法是将这些药材锉成1剂。服用时,需加入生姜3片,用2钟水煎煮,煮至8分满,趁热空腹服用。
2、古籍中的黄连泻心汤 《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卷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篇 。按之自濡者,谓不硬不痛,但气痞不快耳。此甘草泻心汤证也。【集注】程应旄曰∶误下成痞,既误在证,尤...《伤寒论辑义》:[卷三]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半夏泻心汤。枳实理中丸。喻氏程氏魏氏。
3、黄连泻心汤源于经典著作《外科真诠》卷上,此方剂具有独特的组成和功效。主要成分包括人参1钱、黄连5分、熟地1两、白芍2钱、远志1钱、麦冬2钱、茯神2钱、银花5钱、公英2钱以及甘草1钱。黄连泻心汤的核心在于大补人体内的水分,并能有效地内疏心火,对于特定病症有所裨益。
4、泻心汤 组成: 大黄10克 黄连 黄芩各5 克。上药三味,以水800毫升,煮取250毫升,顿服之。功能主治:泻火解毒,燥湿泄热。治邪火内炽,迫血妄行,吐血,衄血,便秘溲赤;三焦积热,眼目赤肿,口舌生疮,外证疮疡,心胸烦闷,大便秘结;湿热黄疸,胸中烦热痞满,舌苔黄腻,脉数实者。
三黄泻心汤怎么做 1、这是一则中药方剂,由三种药材组成:大黄10克,黄连5克,黄芩5克。这些药材在煎煮后,每天服用两次,每次服用250毫升。这个方剂的主要功效是泻火解毒,燥湿泄热。该方剂适用于多种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