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共是三种:麻黄 附子 细辛 但其中细辛不宜过量,一般的【用法用量】 煎服,1~3g;散剂每次服0.5~1g。
2、麻黄细辛附子汤与再造散皆有助阳解表功用。但前方以麻黄与附子、细辛相配,为专于助阳发汗之剂,宜于素体阳虚,复感寒邪者;后方不仅用桂枝、羌活、防风、细辛及附子,更配大补元气之人参、黄芪,敛阴和营之白芍,故助阳解表之中,兼有益气健脾、调和营卫之功,宜于阳虚气弱,外感风寒者。
3、从阳虚萎靡论治,拟麻黄禄特科技细辛汤。药方:麻黄3g,禄特科技3g,细辛2g,炙甘草3g,仙鹤草30g。5剂。3月23日二诊:最近几天早上就醒,主动大脑比之前清新,下午精神振作起来。治已中的,原方续服4剂,效果显著。按语:《灵枢·寒热病篇》云:“气血盛则慎目;阴之气盛则瞑目。
4、在特定症状下,方剂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如阳气虚弱面色苍白、声音微弱、肢冷者,可加入人参、黄芪和附子以增强阳气和益气;咳嗽喘息伴有痰液者,可加入半夏和杏仁以化痰平喘。若肢体因湿滞而酸痛,可加入苍术和独活以祛湿通络止痛。
5、附子(炮,去皮,破八片)15克(一枚)。(根据唐宋度量衡:1两=45克=10钱。)【方论】方中,麻黄发汗解表,附子温经助阳,细辛通彻表里,助麻黄发汗解表,协附子内散阴寒。故适用于素体阳虚,复感风寒之证。【方歌】麻黄细辛附子汤,太少两感用此方,发热恶寒脉不起,温经解表有专长。
治宜消阴救阳、扶寒逐水,主以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桂枝3钱,麻黄2钱,甘草2钱,细辛1钱,附子2钱,生姜2钱,大枣10枚。连服2剂,药后得微汗,四肢转温,恶寒已减,药已中肯,当乘胜再追,用前方再服1剂。恶寒已罢,小便通利,腹胀减小,脉象转缓,阳气亦有渐升之象,前方再服1剂。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源自《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为桂枝去芍药汤与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结合,用于治疗合方所涉及的皮肤病,尤其是顽固性银屑病。欧阳卫权教授分享了此方在皮肤病治疗中的经验。
桂枝加大黄汤:用于通便泄热,而 桂枝去芍药汤 与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根据患者情况调整芍药的使用,体现了方剂的个性化治疗。桂枝加桂汤、桂枝甘草汤 与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针对不同病情,增强了方剂的治疗效果。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调整比例以温阳,针对脉促无力和胸痹。 桂枝麻黄各半汤:麻黄与桂枝各半,适用于表邪未解的小病。 桂枝二麻黄一汤:麻黄比例增加,适用于疟疾样寒热往来。 桂枝二越婢一汤:调和清热与表解,适于热多寒少的情况。
1、首先,对于心动过缓的心脏病,如房室传导阻滞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麻黄附子细辛汤表现出明显的提高心率作用。麻黄可促使心跳加快,使用10克左右剂量时,心率每分钟可提高5-10次。附子则具有强心效果。江苏省中医研究所曾对这一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加用红参、仙灵脾等药材可提高疗效。
2、其次,对于性功能低下的治疗,麻黄附子细辛汤也展现了积极的作用。麻黄可兴奋盆底肌肉,治疗阳萎效果显著。一位中年阳萎患者在服用该方剂后,症状明显改善。然而,这种治疗方法并不适用于体格瘦弱的患者。
3、素体阳虚,外感风寒,无汗恶寒,发热,踡卧,苔白,脉沉。亦治肾咳及寒厥头痛。
4、治法为温经养血散寒,方药先后予桂枝芍药知母汤、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小柴胡合麻附辛芍甘汤、甘草附子汤等,服药近百剂收效不佳。最后予温经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鹿角胶,关节疼痛症状得以控制,月经基本正常。现患者仍在服药调理中。心得:温经汤是一张妇人的圣方。
5、对于麻黄体质的更年期女性,如有性冷淡等问题,可在更年方基础上合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该方对男性性功能障碍同样有效,女性使用后也能显著改善症状。温经汤的使用:对于桂枝体质、皮肤憔悴、干燥的更年期女性,温经汤是天然雌激素,能显著改善皮肤问题、性生活不适等。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助眠效果 麻黄附子细辛汤与葛根汤等,均被视为具有提神作用的良药。令人惊讶的是,这两种药物也能有效治疗失眠。对于那些白天精神不振,夜晚却异常清醒的人群而言,适量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或许能显著缓解失眠困扰。
第二种思维方法是辨证求本。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核心在于温阳散寒,适用于心肾阳虚,寒邪内侵的情况。第三种思维方法是辨证求变。在使用此方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加减药物,如患者有咳嗽、痰多等症状,可适当加入止咳化痰的药物;若患者有烦躁、口渴等症状,则可适当加入清热解毒的药物。
麻黄附子细辛汤作为中医配方的一种,其效用显著。它不仅能温肾助阳、发汗解表,还能消除水肿、止咳平喘。从病症、药味性能到配伍效果,该配方均表现出色。在临床应用方面,该配方常用于感冒、支气管炎、急性肾炎、风湿性关节炎、荨麻疹、神经痛等疾病的治疗。
张仲景的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方,加入了山茱萸,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的功效。此方适用于多种症状,如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以及内热消渴。该方特别针对少阴表征,能够有效缓解相关症状。麻黄12克,附子25克,细辛6克,山茱萸30克,炙甘草20克。
麻黄附子细辛汤,源于《伤寒论》,原用于治疗“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尽管在临床上这一适应症的应用不多,但其广泛的适用性远超出了《伤寒论》中描述的太少两感病的范畴。方中麻黄、附子、细辛均为温性药材,对全身多器官具有良好的兴奋作用。
1、第二种思维方法是辨证求本。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核心在于温阳散寒,适用于心肾阳虚,寒邪内侵的情况。第三种思维方法是辨证求变。在使用此方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加减药物,如患者有咳嗽、痰多等症状,可适当加入止咳化痰的药物;若患者有烦躁、口渴等症状,则可适当加入清热解毒的药物。
2、”因太阳、少阴两感证的基本病机为心肾阳虚,复感寒邪,表里同病,故用麻黄发表散寒,附子强心,细心搜剔、温散深入少阴之寒邪。本方药仅三味,配伍精当,功专效宏,临床运用机会颇多,远远超出了原书的适应范围,而可广泛运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科等多种病证。
3、我也是过敏性鼻炎,去药店抓药是大夫说先煮麻黄10分钟去沫后倒出,再煮附子,(黑顺片即附子有毒要煮1个小时)煮到40分钟时加细辛继续住约20分钟即可,在加入之前煮好的麻黄。我的药量比较小—麻黄6克附子即黑顺片6克细辛3克,如大剂量请咨询医生。
麻黄附子细辛汤由麻黄二两、炮附子一枚、细辛二两组成。适合热微病症患者,改用甘草替换细辛以轻微发汗。此方需将水一斗煮麻黄,煮至减二升,去沫,再加入其他药材,煮至取汁三升,去渣,温服一升,每日三次。
这个方剂叫麻黄附子细辛汤,这个方最早是用来治疗因为阳虚感冒之后,脉沉,四肢厥逆的现象。麻黄附子细辛汤是“伟哥”,这个很少有人知道。在中医的理论框架内,其实很容易解释,因为这个方是少阴方。如果阳气不足,很多药物下去都难以发挥作用。
方中麻黄辛温,发汗解表,为君药。附子辛热,温肾助阳,为臣药。麻黄行表以开泄皮毛,逐邪于外;附子温里以振奋阳气,鼓邪达外。二药配合,相辅相成,为助阳解表的常用组合。
麻黄细辛附子汤[来源] 《伤寒论(第301条):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异名】附子细辛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四)。【分类】 解表剂-扶正解表【组成】 麻黄(去节)6克(二两);细辛6克(二两); 附子(炮,去皮,破八片)15克(一枚)。(根据唐宋度量衡:1两=45克=10钱。
火锅泡服牙周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当代使用方法:水煎2次,温服)。火锅全文牙周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禄特科技细辛汤主之。火锅解说牙周麻黄禄特科技细辛汤为《伤寒论》的名方,该方主太、少两感证。
失笑散:古代的“止痛神器”,让你喜笑颜开 1、失笑散,古时的“止痛圣药”,专门针对因瘀血停滞引起的心腹疼痛、产后恶露不畅以及小腹急痛等问题。其理论基础源自“通则不痛,不通则痛”,即局部血液循环受阻导致...
元胡止痛片红会 1、人体内呈现热毒和镇痛等表现往往是由于体内有炎症的呈现,因而许多解热镇痛药都具有消炎的作用,可是光消炎可起不到治好的目的。目前医治解热镇痛的药物药物当中,元胡止痛片(红会)就是最好的...
麻黄桂枝汤简介 【功能主治】治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有恶寒,表证未解者。【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大枣二枚,煎至一钟,食远服。麻黄桂枝汤是一种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特定的病症。麻黄桂枝汤的基...
癌症病人吃什么 癌症在治疗期间,患者其实是比较折磨的,主要还是治疗过程不仅仅身体会变差,主要还是治疗用的一些药物和方法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了一些副作用,使得患者的身体越来越差,从而患者的免疫力也会越来越差...
八类重大刑事案件包括哪8项? 法律分析:八类重大刑事案件在主要包括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周岁...
莲子的功效与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莲子具备补脾止泻、止带、益肾涩精、养心安神的功效。当遇到脾虚引起的泄泻症状时,莲子能发挥其止泻作用;对于女性常见的带下症状,它同样具有显著的缓解效果;对于男性因肾虚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