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药外渗皮肤图片大全,化疗药外渗最早出现症状
化疗药配制及外渗的处理
用适量生理盐水溶解,药物溶液须避光保存。室温下24小时或4-10°C下48小时, 药 物保持稳定。外渗处理:局部降温。使用循环冰水的冷垫、冰袋等,外渗后24-48小时内,每次15-20分钟。
向患者及家属做好有关知识的讲解工作,继续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做好普鲁卡因皮试,阴性者方可使用。
冷敷:使血管收缩减少药物吸收,同时也可缓解疼痛,抑制局部炎症。
药液外渗的预防及处理PPT精选课件
1、这是临床护理经常遇到并常给病人带来身心痛苦的问题,因此要做好预防和早期处理。
2、首先应该立即停止输液,可以更换成生理盐水静脉点滴。并且在局部外渗的组织上,在48小时之内进行冷敷,能够有一定的消肿、镇静的作用。
3、用适量生理盐水溶解,药物溶液须避光保存。室温下24小时或4-10°C下48小时, 药 物保持稳定。外渗处理:局部降温。使用循环冰水的冷垫、冰袋等,外渗后24-48小时内,每次15-20分钟。
4、所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必须根据外渗药物的性质等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才能奏效,如果不加思考地只要是药物外渗就给病人热敷,反而增加病人的痛苦。
什么是化疗药物渗漏,定义是什么?
发泡性化疗药物 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由长春新碱、诺维本、托马克等、蓖环类抗肿瘤药物、阿霉素、表阿霉素及丝裂霉素等,一旦渗入血管外,短时间内可发生红、肿、热、痛,甚至皮肤及组织坏死,也可导致永久性溃烂。
热敷 渗漏损伤发生早且范围小者,可行局部热敷,促进液体的吸收,可用湿热毛巾,温度不宜超过50 ℃。
沙棘为药食同源植物。沙棘的根、茎、叶、花、果,特别是沙棘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可以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轻工、航天、农牧鱼业等国民经济的许多领域。沙棘果实入药具有止咳化痰、健胃消食、活血散瘀之功效。
化疗药物外渗的介绍
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化疗药物输注过程中渗出或渗浸到皮下组织中。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渗漏部位红肿、疼痛、周围组织坏死,严重者需外科清创、植皮,引起医疗纠纷。
外渗处理:局部降温。使用循环冰水的冷垫、冰袋等,外渗后24-48小时内,每次15-20分钟。 有报导,每6小时局部用99%二甲亚砜1-2ml有效。
③非刺激性化疗药物 对皮肤及组织无明显的刺激,如5-氟脲嘧啶(5-Fu)、顺铂(DDP)、甲氨喋呤(MTX)等。但也应引起注意,护士应熟练掌握各种药物对局部刺激的强弱 。
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
对于肿瘤病人常需进行联合化疗,而腹腔局部化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当病人进行腹腔内滴注化疗药物出现腹壁外渗现象时,我们采取了以下处理方法。向患者及家属做好有关知识的讲解工作,继续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
患者发生外渗,立即停止输液,若是化疗药物立即回抽漏于皮下的药液,然后拔除针头。评估药物对局部组织的刺激性;局部反应:红、肿、热、痛范围、程度;外渗量;外渗原因。
(1)立即行局部封闭。常用封闭药物为0.5%的利多卡因5~10ml加氟美松5mg环形封闭或150u/ml的透明质酸酶环形封闭,局部涂肤轻松软膏或者50%的硫酸镁湿敷或冰敷(24h内),长春新碱和vp16不主张冰敷,宜用热敷。
配制方法及外渗处理:一)烷化剂 环磷酰胺 0.9%NaCl注射液稀释 异环磷酰胺 溶于适量注射用水,溶液配好后应尽快使用。 甲氨喋呤 大剂量疗法:溶于NaCl或GNS注射液中于4-6小时滴完。
药物湿敷 临床常用静脉外漏局部湿敷的药物为硫酸镁[6],对多巴胺、化疗药物及高渗液、氯化钾等药物的外渗,均取得较好疗效,被作为治疗药物静脉外渗的传统用药。
【答案】:D 在输注对血管刺激性强的化疗药物时,应保护血管,防止外渗;出现外渗现象时,应马上处理:立即停止用药,局部封闭治疗,一方面局限药物,以免其对周围组织继续损害,另一方面减轻患者的疼痛。
肿瘤护理知识:腹腔内滴注化疗药引起腹壁外渗的处理
热敷 渗漏损伤发生早且范围小者,可行局部热敷,促进液体的吸收,可用湿热毛巾,温度不宜超过50 ℃。
(1)立即行局部封闭。常用封闭药物为0.5%的利多卡因5~10ml加氟美松5mg环形封闭或150u/ml的透明质酸酶环形封闭,局部涂肤轻松软膏或者50%的硫酸镁湿敷或冰敷(24h内),长春新碱和vp16不主张冰敷,宜用热敷。
立即停止给药,重新选择穿刺部位,用笔标记外渗面积,以后做对比。尽可能抽出3~5ml血液或者药物,以便减少外渗药物对局部的刺激。适当按压局部止血,预防血肿的形成,通知医生。
用注射器连接原头皮针将药液回抽,以减少化疗药的渗出量。
本文标题:化疗药外渗皮肤图片大全,化疗药外渗最早出现症状
本文链接:http://www.zqycw.com/yczz/gouqi/71614.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