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倪师配方,倪海厦说桂枝汤增强免疫力
伤寒论26-30条
第29条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
那31条讲的是“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去芍药加人参生姜汤主之。”这个病证是很简单,可是我们在日常生活里面要辨这个证,那还真的是整本《伤寒论》要很熟才行。
六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这一条辨是讲过于发汗如何弥补。发汗太过可能是处方开过头了或病人多喝了(舍不得扔后面几碗)。
伤寒论第30条辨原文:“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师曰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
三六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脉微细、手脚冰冷的人到冬天必生冻疮,当归四逆汤专门治疗冻疮。
夫伤寒论,盖祖述大圣人之意,诸家莫其伦拟,故晋·皇甫谧序《甲乙针经》云:伊尹以元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汉·张仲景论广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近世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甚精,皆可施用。
经方大家倪师之经验总结(四)
1、处方一: 炙甘草 生姜 牡丹皮 桂枝 党参麦门冬 麻仁 黄连 柴胡 川芎 大枣 桃仁熟地 枸杞 山茱萸 阿胶 注:待其他药煮好后再放入阿胶。
2、先说古今重量的换算,现在比较公认的换算方法是:一两=1/16斤=33克,一两=10钱,所以我们得出一钱=73克。知道了这个换算方法,我们来看倪师经方用量的规律。
3、是真的。倪海厦治疗习惯性失眠的经验方,12枚处方选自倪海厦259种经典配方。所以是真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
4、倪师 在诊病时,随时随地都在应用阴阳大法断病。 十问其实就是在收集患者阴或阳的不足或太过,知道了阴或阳的不足或太过下药才有方向 。看得见的是阴,看不见及功能性的是阳。
5、倪海厦弟弟倪伯时继承了倪海厦的思想,他在大陆的汉唐诊所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治好了我妈的糖尿病,从此我妈不再吃西药了。我不得不感叹经方的神奇,倪师的伟大。
6、倪师:如果她的胸里面很抑郁,很压抑,很闷的时候,白芍会增加胸闷,当有胸闷的现象,我们就会加枳实三钱,所以,大家在看经方的时候,只要看到胸闷,一定要用到枳实,去白芍。她现在胸不闷,白芍用到六钱。
《伤寒论·阳明篇》笔记16|倪师的腹水处方及对阴实的认识
1、因为我不仅让我们可以了解临床上是怎样用《伤寒论》去解释和辨证辨病的,同时也培养了我们的临床思维,和加深对条文的理解和运用,也增加了课堂气氛,活跃了我们的思维,也减轻了以前我们一味上课枯燥无味的只看PPT的现状。
2、现存较早的有明·赵开美影宋刻本的《伤寒论》(简称“宋本”)和金·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简称“成本”)两种刊本。
3、经方有两个朝食暮吐证:虚证,条辨一三四,吴茱萸汤;胃家实证,大黄甘草汤,为阳明证第一处方,舌苔一定是黄的,会恶心。吃坏食物,经方开的就是大黄甘草汤,只有两味药。
倪海厦用桂枝要去皮吗
柴胡桂枝汤方:柴胡一两半、 桂枝一两半去皮、 黄芩一两半、人参一两半、甘草一两炙 、半夏二合半洗、 芍药一两半、 大枣六枚劈、生姜一两半切。右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四两,甘草二两炙,人参三两 ,生姜四两切,大枣十二枚劈,右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服,余依桂枝汤法。
如果桂枝里面加了芍药的话,药力就没有办法很迅速的达到皮肤表面上去,芍药是阴药,桂枝是阳药,把芍药拿掉以后,阳药发散的力量非常的强,所以要把芍药拿掉。
茯苓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三两切 甘草一两炙 右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劈、生姜三两切、胶饴一升、 芍药六两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 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本文标题:桂枝汤倪师配方,倪海厦说桂枝汤增强免疫力
本文链接:http://www.zqycw.com/yczz/tiannanxing/63245.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