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渡舟麻黄附子细辛汤医案(麻黄附子细辛汤证型)

wzkgk2025-05-25益智9

刘渡舟医案精选

1、刘渡舟医案分析:咳喘 案例一:患者周某,女,57岁,主要症状为咳嗽二十余日,痰多而黏稠,汗出微喘,大便偏干,四肢无力,小便频数而黄。舌红,苔滑,脉来滑数。病机为热邪犯肺,波及大肠,致大肠津液失司,出现失禁之象。

2、刘渡舟医案:医术精粹,以病人为中心,每例皆是临床智慧的结晶。让我们一起探索他的医案,领略中医的神韵。首例,王某某头痛身热,初夏时节,解表药后腹痛下利,脉象弦数滑,显见胆热下注肠胃不和。刘老运用黄芩、白芍、半夏等药,仅三剂便使之痊愈。

3、医案五则原文及译文:原文: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共医事。凡邦之有疾病者,庀疡者造焉,则使医分而治之。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为下。译文:医师掌管有关医药方面的政令,收集药物以供医疗所用。

4、刘渡舟医案:朱某某,男,50岁,湖北潜江县人。头目冒眩,终日昏昏沉沉,如在云雾之中。两眼懒睁,双手颤抖,不能握笔写字。迭经中西医治疗,病无起色,颇以为苦。视其舌肥大异常,苔呈白滑而根部略腻,切其脉弦软。疏《金匮》 泽泻 汤: 泽泻 24克, 白术 12克。服第一煎,未见任何反应。

5、据医案记载‘本方还有催生的作用,这是因为在冬季寒冷之时,产妇受寒,气血收缩面致分娩困准。若投以麻黄汤则寒散气和,血脉流通,而达到治疗目的。麻黄汤的加减应用 麻黄汤的加减应用,为治疗伤寒各种兼证而设,如推而广之,也可治疗各种杂病。

81.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

1、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刘渡舟 太阳病治疗以汗法为主,这些都是论述虚人即使有邪气存在也不可发汗的情况。这一条没有描述发汗后的坏证,所以有阙文。咽喉是诸阴所集,通于肺胃,必须有足够的阴液养护,如果咽喉出现干燥,说明少阴之阴、太阴之津液不足,所以不能发汗。

2、伤寒论第83条辨: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原文解释:病人咽喉干燥的时候,不可以用辛温发汗的方法。咽喉在《黄帝内经》里面,是三阴之会。我们人体有三阴,太阴,少阴,厥阴。病人咽喉干燥,代表阴津不够,我们讲阴的时候,就是讲的血,这个时候,不可以发汗,中医的观念是汗血同源。

3、咽喉在【黄帝内经】里是三阴之会:少阴、太阴、厥阴。咽喉干燥代表阴津不够,血为阴,汗血同源,不可再发汗。感冒喉咙痛用葛根汤,这里是咽喉干跟葛根汤无关。九“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淋家不单指淋病,还指小便有问题,或滴滴答或痛,或发炎等。

4、阴虚火旺可致咽干,发汗会加重阴虚之症,故不可;体内实热可导致咽干,发汗助热,如火上浇油,亦不可;下寒格阳致心火不降也会引起咽干,当温肾、降心火,发汗也是不行的;根据以上分析,各种情况引起的咽均不能用发汗的方法处理,所以咽干不能发汗。

5、汗与津血同源异名,故 阳气不足,卫阳不固常自汗出的“汗家”(90条),及少阴病脉微的里阳虚衰证(286条),不可发汗者,为阳虚禁汗;但在补阳的基础上发汗可也。

刘渡舟伤寒论的具体内容

《伤寒论》把它的病机概括为“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伤寒表不解,是说有恶寒、发热、无汗、身疼痛等太阳伤寒表证存在;”心下有水气“,是指素有水饮内停犯胃,胃气不降则上逆作呕,外寒内饮,上射于肺,肺失宣降则咳喘。

《伤寒论》把它的病机概括为培改“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伤寒表不解,是说有恶寒、发热、无汗、身疼痛等太阳伤寒表证存在;”心下有水气“,是指素有水饮内停犯胃,胃气不降则上逆作呕,外寒内饮,上射于肺,肺失宣降则咳喘。

刘渡舟的医学专著《刘渡舟论伤寒》集中体现了他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刘渡舟,作为中医学领域的杰出代表,曾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及当代著名的伤寒学专家,他将主要精力倾注于研究《伤寒论》这部经典之作。

刘渡舟先生的《伤寒论讲稿》是对中医经典《伤寒论》的深入解读与阐释。这部作品系统地介绍了伤寒病的病因、病理、症状、诊断及治疗方法,充分展现了刘渡舟先生在中医领域的深厚造诣。通过对原著的细致解读,并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和体会,刘渡舟先生为学习者提供了理解《伤寒论》的有效路径。

271、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1、《伤寒论》第42条: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44条: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45条: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2、《伤寒论》第234条: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伤寒论》第240条: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宜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3、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枝加大黄汤】:桂枝三两(去皮)大黄二两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1)【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第279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4、恶寒脉浮,还有下利,解表以后下利就好了;如果也是发热汗出,恶风或者恶寒,但是脉缓弱,就是桂枝汤证,所以太阴篇有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和用葛根汤一个道理。

5、以发汗的法子治下利,用近代医学解释它解释不了,西医认为用发汗治下利很奇怪。不过这里他也不是随便用,要下利而有表证,要现无汗的话,大概就是葛根汤证。

伤寒论113首方歌(刘渡舟整理)

医圣张仲景《伤寒论》中刘渡舟整理的113首方歌,虽无法一一列举,但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方歌及其功效概述:桂枝汤系列:桂枝汤:解肌透表,调和营卫,适用于寒热交织的病症。桂枝加附子汤: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增加附子,增强温阳散寒之力。麻黄汤系列:麻黄汤:直击太阳寒邪,驱散表寒,治疗发热恶寒。

医圣张仲景的智慧结晶: 张仲景的伤寒论中,方歌犹如一座医学宝库,蕴含着113个深邃的处方,每首方歌都针对独特的病症,精细组合药物,展现了中医的精妙。桂枝汤的温暖力量: 桂枝汤系列,如桂枝汤与桂枝加附子汤,犹如春日暖阳,解肌透表,调和营卫,应对寒热交织的难题。

桂枝汤家族(21首)犹如一道温暖的屏障,桂枝汤以其温阳解表的功效,成为祛除风寒的首选;麻黄汤则以峻猛之力,开腠理而发汗,适用于风寒外束,表实无汗的病症;葛根汤则巧妙地解肌发表,针对肌表风热,头痛项强的情况;而抵当汤则以攻下瘀血的犀利,针对瘀血内阻的实热证。

桂枝汤系列(21首): 营卫调和的桂枝汤,如春风解肌,驱走风邪,滋养经脉,赋予身体深层平衡。麻黄汤系列(8首): 遇到太阳病的表征,如发热和喘咳,麻黄汤家族以其卓著的解表之力,守护你的健康。葛根汤系列(3首): 以葛根为主,它们解肌透疹,还能利肠胃,清热解表,让身体轻盈如风。

刘渡舟:咳喘

方选射干麻黄汤并加石膏,七剂后咳喘明显减轻,夜能安卧,胸满不发。再服七剂,咳止喘平,两肺哮鸣音及湿啰音消失,血象恢复正常,诸恙皆瘥。

小青龙汤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上,如53岁患者,经7剂小青龙汤(麻黄、桂枝、干姜等)后,症状大减,后续配合桂苓五味甘草汤加杏、夏、姜,病情得以彻底治愈,这正是刘渡舟辨证论治的典范。辨证的关键在于气色、咳喘、痰涎、舌象和脉象,结合兼证,小青龙汤正是针对寒饮内扰肺部的特效药方。

“伤寒表不解,是说有恶寒、发热、无汗、身疼痛等太阳伤寒表证存在;”心下有水气“,是指素有水饮内停犯胃,胃气不降则上逆作呕,外寒内饮,上射于肺,肺失宣降则咳喘。

相关文章

倪海厦治疗咳血的方子(倪海厦治疗咳嗽秘方)

倪海厦治疗咳血的方子(倪海厦治疗咳嗽秘方)

野生干黄精如何蒸制? 将清洗干净的黄精放入锅中,隔着水蒸约30分钟。这一步的目的是将黄精蒸熟蒸软,便于后续处理。第一次暴晒:将蒸煮后的黄精拿到太阳底下暴晒一天。暴晒有助于去除黄精中的多余水分,同时增加...

食人族吃女人的样子(女生胸前两颗大大的包是什么)

食人族吃女人的样子(女生胸前两颗大大的包是什么)

求片名。带着摄像机的探险家最后被野人全部杀光,野人处置自己女人... 中文名: 人食人实录 其它译名: 食人族实录 制片地区: 意大利/哥伦比亚 导演: Ruggero Deodato 主演:...

香榧树有什么价值(香榧树的用途)

香榧树有什么价值(香榧树的用途)

香榧香榧树的特点 1、香榧树的特点 形态特征 香榧树是一种常绿针叶树种,树形高大挺拔,树冠呈圆锥形。其叶片呈条形,具有一定的抗病虫害能力。香榧树的果实为坚果状,形状独特,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树皮表面有...

品牌文化(品牌文化包括哪些内容)

品牌文化(品牌文化包括哪些内容)

品牌文化包括哪些内容 1、品牌文化包括以下内容:品牌文化(Brand Culture)是某一品牌的拥有者、购买者、使用者或向往者之间共同拥有的、与此品牌相关的独特信念、价值观、仪式、规范和传统的综合。...

天麻大棚种植示范基地(天麻温室大棚栽培技术)

天麻大棚种植示范基地(天麻温室大棚栽培技术)

天麻箱式高效种植技术? 天麻箱式高效种植技术是一种创新的种植方法,它通过箱式种植的方式,提高了天麻的产量和种植效率。下面是关于这种种植技术的相关信息。箱式种植规格 传统的塑料筐并不适合天麻种植,因为它...

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2010版中国药典在线查询)

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2010版中国药典在线查询)

2010版中国药典二部凡例项目与要求 版中国药典二部凡例中详细规定了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多个关键要素。第十四部分强调生产工艺的重要性,要求所有药品生产需经过验证并经国务院药品监管批准,符合《药品生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