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绿色山谷的怀抱中,绽放着一种珍贵的花卉——旋覆花,它隶属于菊科家族,花朵虽小却金黄耀眼,犹如璀璨的金色明珠。早在古代神农氏的《神农本草经》中,旋覆花的身影便已初现,被誉为“降气”的神奇药材,还有“金沸草”、“盗庚”等诗意的别名,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中药旋覆花之诗词赏析:旋覆花开洵足珍,别名金沸草称神。蕊繁最喜生家圃,根细空教产水滨。咸可软坚痰不老,温能散结气俱匀。须防损目休多嗅,自古先贤训欲遵。注:本诗出自清。赵瑾叔《本草诗》。按:旋覆花味咸甘微温无毒,入肺大肠二经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丛生深谷中,水泽边有之。
《本草诗》 清·赵瑾叔旋覆花开洵足珍,别名金沸草称神蕊繁最喜生家圃,根细空教产水滨咸可软坚痰不老,温能散结气俱匀须防损目休多嗅,自古先贤训欲遵秋花十咏 其三 旋覆花方一夔 〔宋代〕一串金铺簇碧丛,野田高下状童童。凭君洗我读书眼,收入公门药笼中。
金沸草,又叫金佛草、白芷胡、旋复梗、黄花草、毛柴胡、黄柴胡,本品为菊科植物旋覆花、欧亚旋覆花和线叶旋覆花,有散风寒;化痰饮;消肿毒;祛风湿之功效,分布于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每年9-10月采收,然后晒干。
《尔雅·释草》中记载:“蕧,盗庚。”郭璞对此进行了注释,指出旋覆花外形与菊相似。到了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他的《本草纲目》中详细描述了旋覆花的名称,指出它还有金沸草、金钱花、滴滴金、盗庚、夏菊、戴椹等多种名称。
1、金钱花,又名金沸草、金花、滴滴金、盗瘐、夏菊、戴椹,学名为旋复花。另有别名子午花。金钱花的气味为咸、温,具有小毒。
2、金沸草,又叫金佛草、白芷胡、旋复梗、黄花草、毛柴胡、黄柴胡,本品为菊科植物旋覆花、欧亚旋覆花和线叶旋覆花,有散风寒;化痰饮;消肿毒;祛风湿之功效,分布于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每年9-10月采收,然后晒干。
3、金沸草的别名包括金佛草、白芷胡、旋复梗、黄花草、毛柴胡、黄柴胡。
1、植物形态不同,药材来源不同。金沸草通常指的是条叶旋覆花,其茎呈圆柱形,上部分枝,长30至70cm,直径0.2至0.5cm。叶片条形或条状披针形,先端尖,基部抱茎,全缘,边缘反卷。而旋覆花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高30至70cm,被毛,有时基部具不定根。
2、显微鉴别:金沸草旋覆花茎横切面,表皮细胞长15-26μm,外被角质层。皮层细胞大,内皮层细胞扁平,木质部由导管、木薄壁细胞和木纤维组成,维管束新月形,髓部细胞木化。叶表面观,气孔不定式,非腺毛长590-1250μm,腺毛棒槌形,仅在下表面分布。
3、除了抗菌作用,旋覆花还有另一个别名——金沸草。金沸草是旋覆花地上部分的名称,其功效与旋覆花相似。在感冒咳嗽、痰多等症状时,选用旋覆花煎服,能迅速缓解症状。将鲜叶捣碎成汁外敷,还能有效治疗疮痈肿毒等皮肤疾病。总之,旋覆花不仅具有抗菌、镇咳、利尿等多种功效,还能通过外敷治疗皮肤疾病。
4、白色的茸毛包裹着旋覆花的黄色舌状花和密集的管状花,子房残留着鳞片状痕迹。水朝阳旋覆花在四川、贵州、重庆等地生长,其头状花序圆润如盘,直径约1-2厘米,散发出清新的香气,微苦的味道蕴含着降气消痰的神奇力量。
5、【跟老夏认药草·17】观赏药用两相宜之——欧亚旋覆花!别名金沸草,六月菊等。菊科,旋覆花属;传统中草药, 性味咸、温。入肺、肾经。主治咳嗽消痰、胁下胀满、大腹水肿、去头目风、泄散风寒。
1、金沸草,古称旋覆花,其名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原指其花,未涉及茎叶的使用。在《日华子本草》中,金沸草的叶子被描述为有止血功能,特别适用于治疗金疮,其嫩苗也可用于敷治金疮伤口。《本草纲目》进一步指出,金沸草对于疮肿毒疮的治疗具有一定疗效。
2、金沸草,又叫金佛草、白芷胡、旋复梗、黄花草、毛柴胡、黄柴胡,本品为菊科植物旋覆花、欧亚旋覆花和线叶旋覆花,有散风寒;化痰饮;消肿毒;祛风湿之功效,分布于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每年9-10月采收,然后晒干。
3、在不同地区和历史时期,旋覆花的使用范围和药用部位有所不同,但其主要功效和应用范围保持一致。旋覆花根和金沸草也是与旋覆花相关的药材,具有各自的药用特性。